当前位置:主页 > 消化疾病 > 文章内容

8个肝外表现和牙龈出血的症状预表?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1-10-14 07:33浏览:

乙型肝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出现肝外多系统病变。主要由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相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肝外多种组织造成组织损害。常见的肝外表现有:

1、皮肤病变:早期常有过敏现象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慢性乙型肝炎则可出现结节性红斑等。

2、关节炎:受累的关节常为单个性,也可以多个性,以腕、肘、膝关节多见,无剧烈疼痛,与游走性风湿性关节炎颇相似。

3、心血管病:可出现心肌炎、心包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可能为乙型肝炎病毒直接侵犯血管而引起。

4、肾脏病变:较多见,早期出现蛋白尿,血尿,甚至出现颗粒管型,形成免疫复合物肾炎。

5、消化系统:肝炎早期胃肠黏膜可出现炎性改变,故有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慢性肝炎常出现肠壁黏膜水肿。此外,胆道感染也很常见。

6、血液系统: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7、胰腺病变:最多见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8、神经系统:如肝性皮质盲、横断性脊髓炎、脑神经瘫痪等。

乙肝患者为何出现皮肤、牙龈出血?

人类肝脏在胚胎第8-12周是主要造血器官,至成人时由骨代之。慢性肝病患者,常有出血倾向,如齿衄、鼻衄、皮出瘀点瘀斑等,在肝细胞衰竭、门脉高血压时,甚至可出现呕血便血。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凝血因子生成减少:凝血因子大多数在肝内合成,细胞受损时,最受影响的是因子Ⅲ,其次是因子Ⅱ和1;最后因子Ⅺ、I、V也有所减少。凝血因子的合成需维生素K为原料,而肝脏疾病时,不能利用维生素K,造成这些凝血因子缺乏。

(2)纤溶增加:肝脏能合成纤维蛋白溶酶原,慢性肝病肝细胞损伤,不仅不能清除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质,还释放出“凝血活酶样”物质,以致血中纤溶酶增加,增加出血的可能。

(3)血小板异常:慢性肝病时,由于继发性充血性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大量血小板滞留脾内,血小板的破坏增加。另外慢性肝病时,循环免疫复合物作用于血小板引起自身溶解,也是血小板减少的一个原因。

(4)抗凝物质增多:慢性肝病时,其合成使“肝素类物质”灭活的肝素酶减少。肝功能不全时,尚能产生异常的抗凝物质,使凝血酶原不能转变为凝血酶。部分肝病患者常有牙龈出血,其病因可能与牙周或牙病有关,需鉴别。

E抗原的血清转换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HBeAg血清学转换(seroconversion):是指原为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eAg消失,并产生抗-HBe,伴有血清HBVDNA降至检测下限。其中抗一HBe是乙型肝炎病毒c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后所产生的抗体,多在标志着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HBeAg消失后才出现的,抗-HBe阳性,说明大多数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趋于停止(无或有很低传染性),随之病情也会由活动变为静止。

但是,抗-HBe和抗-HBs不同,抗-HBe不是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虽说明病毒趋于静止,但不是病毒彻底从体内消失,还要结合HBVDNA来分析。如抗-HBe阳性,而HBVDNA阴性,则表示病毒处于稳定的非复制状态。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如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可以考虑择时停用抗病毒药,但必须定期复查肝功能和乙型肝炎两对半、HBVDNA。

想要控制要乙肝病毒,用药是关键,目前的乙肝药眼花缭乱,乙肝患者有很多种选择途径,无论如何选,有几个大的根本原则是不变的,靶向、耐药、骨肾安全,这几个都是前提考虑条件,目前所有的乙肝抗病毒药物,能满足这几个条件的就是替诺福韦二代/TAF,但是它也有一个不被看好的特点,那就是价贵,唯一比较好的是,这个药有很多国家都在卖,对于患者来说,也算是多了个选择的途径。据小编了解到,印版taf价是国内三分之一,适合普通家庭选择,可通过合众美康了解更多。对于乙肝抗病毒,我们还是要做到及时检测,及时就诊,以免药物发生耐药的时候,我们浑然不知,就会影响病情的恢复。

温馨提示:

乙肝患者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2点:

监测肝功能:乙型肝炎病人抗病毒期间要密切监测肝功能,以及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安全性指标,采用干扰素治疗的患者也需按照医嘱进行随访,并加做HBsAg。

停药换药:抗病毒治疗期间不可随意换药或者停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随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