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消化疾病 > 文章内容

不想肝穿刺 这些方法也可诊断肝纤维化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0-10-04 20:28浏览:

准确诊断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有助于判定慢乙肝患者的病情、指导抗病毒治疗。目前肝穿刺、肝组织病理检查仍然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由于肝穿刺是有创检查,多数患者不愿意进行肝穿刺检查。

因此,临床中开发了很多无创的肝纤维化/肝硬化诊断方法得到推广。不需要肝穿刺,只需要通过抽血、或类似做B超就可以诊断肝纤维化/肝硬化。这些无创诊断方法可操作性强,有有助于判断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程度、也有助于判断是否需要及时抗病毒治疗。

1、肝纤维化评分模型

只需进行常规的抽血化验(血常规、肝功能),获得血小板、ALT或AST值,再将其带入专用的计算公式中,即可初步了解患者的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情况。

在资源有限地区,用APRI评分[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小板比值指数]作为评估成人是否存在肝硬化的首选非侵入诊断方法(APRI评分>2分,预示已经发生肝硬化)。

2、血清指标诊断肝纤维化

血清指标是目前研究得最为广泛的肝纤维化诊断方法,肝纤维化诊断中有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诊断,通过对其检测值的衡量及判定,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及肝纤程度的衡量都是很有价值意义的,但血清学指标目前还并不能完全与肝脏纤维化病理改变相对应,因此在诊断上应注意相鉴别。

3、常规影像学检查

常规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能发现肝脏解剖结构上的影像学异常,协助判断肝脏和脾脏的大小和形态、肝内重要血管的情况等,还可以帮助发现肝脏是否有肝癌等占位性病变,但难于反映肝纤维化早期改变、评估多限于肝硬化及并发症。

目前通过结合肝脏瞬间弹性检测和目前可获得的血清学检查,可识别显著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患者,用于指导抗病毒治疗决策。

尽早实施肝纤维化的治疗是防止肝硬化发生的重要措施,中医提倡“未病先防,即病防变”。但须注意的是肝纤维化病人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特征,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的乏力,食欲不振,肝区不适等,B超影像学可早期发现“肝表面欠光滑,有少许小结节”等。未必有蜘蛛痣或肝掌,因为肝功能正常或轻微异常,易被病人或医生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