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科其他 > 文章内容

中老年人需警惕慢性脑供血不足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0-07-07 09:03浏览: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在大多数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医学研究表明中,有81.6%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慢性脑供血不足往往以长期、反复发作的头痛、头晕、头重为主诉,可伴有视力模糊、四肢无力、健忘、日间思睡、夜间失眠等临床表现,但客观体征较少,头颅 CT 或 MRI 检查也很少发现异常。

慢性脑供血不足由于临床表现轻微,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常常不被重视。但是很少有患者了解慢性脑供血不足却是缺血性卒中(急性脑梗塞)、Alzheimer病、血管性痴呆、Binswanger病等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不及时、早期发现并治疗,最终会发展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关于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病因,首要的是血管因素。血管因素主要包括脑灌注动脉粥样硬化(包括不同程度的斑块形成和狭窄)、弥漫性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玻璃样变。大脑的主要供血动脉包括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任何原因引起大脑供血动脉血管的管径变小或者血管内皮损伤,都会减少大脑的正常供血,而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生。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最主要的是脑灌注动脉粥样硬化,其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饮酒等是其传统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能血症、代谢综合征是近年提出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次是血流动力学因素,如血压过高或过低。第三是血液成分的改变。医学研究证实血粘度增高是大脑供血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脂血症、血小板增多症、高血压、糖尿病,尼古丁、酒精刺激等都可以使血液粘度增高。

温馨提示:脑血管病现在已成为了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最主的要疾病之一,是仅次于恶性肿瘤的第二大杀手。更多相关内容请阅读本网站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