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精神心理 > 文章内容

失眠出现究竟是症状还是疾病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2-01-10 10:18浏览:

一、失眠的出现究竟是症状还是疾病?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偶尔的几个晚上睡不着叫失眠症状,那不是疾病;但如果连续达到3个月以上,每周有三个晚上睡不着,那就是慢性失眠;一个月到三个月的失眠叫短期失眠。后两者都属于疾病了。

  另一层意思,如果只是单纯的失眠,那就是属于‘失眠症’,是疾病;但如果失眠伴随着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是由原发疾病引起的,那么失眠就是原发病症状的一部分,是症状。”不同的失眠类型所表现的睡眠状态也有不同。有的人睡眠难以维持,一晚上醒5、6次;还有的人入睡并不困难,睡眠维持性也不错,但睡眠时间不够长,总是比预计的要提前醒,这就是早醒。

  通常一般人的睡眠时间是6~8个小时,但也因人而异,有的人睡4个小时就够了。判断一个人是否睡得好,除了看时间长短,主要还是看睡眠质量。如果你醒后的第二天精神状态很好,脑子清醒、不瞌睡,身体有恢复感,就可以了。

  二、我们的睡眠调节机制很脆弱

  失眠的“幕后推手”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疾病因素。先说遗传因素,如果母亲经常失眠,那么儿女也就容易失眠。母亲的失眠更容易遗传给孩子。相对而言,父亲的失眠遗传度会低一些。一个人一生中的睡眠模式是很少改变的,如果你从小就是少睡的,那么到老也是少睡的;相反,如果从小就睡得多,那么到老了也就睡得多。所以,年龄大了不等于一定就会睡得少。

  引起失眠的环境因素很多:如环境嘈杂、睡眠温度不合适、饥饿或过饱、喝了咖啡/酒/茶等等;或生活中遇到高压事件,如晋升、失恋、人际关系紧张等。而一些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也会导致失眠,如关节炎、心脏病、肺气肿、甲状腺功能亢进、抑郁症等。

  “但不管怎样,我们不能人为地破坏睡眠。现在很多人喜欢躺在床上看手机、看电视、打游戏,于是,‘床’和‘清醒’之间便产生了条件反射,当你真的想睡觉时,一上床大脑却很兴奋,这样有碍入睡。一旦有了第一次失眠,将来就很容易出现第二次失眠。所以,不要随便破坏大脑的调节睡眠功能,大脑对失眠是有记忆的,且会不断加强。

  三、失眠是万病之源

  人的睡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需求,是大脑神经活动的一部分。睡觉时,四肢停止了运动,全身肌肉放松,心跳减慢,呼吸深而长,全身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所以睡眠充足后第二天才能精力充沛。但是,人在睡眠时大脑并未休息,而是不断地进行着认知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所以我们经常说会睡的孩子更聪明,就是因为他们的神经系统更加稳定,发育得更好。”

  而长期失眠则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近期的危害会导致人们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不振;而远期危害则是增加人们患上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严重的还会导致自杀和发生交通事故。很多精神疾病(如抑郁、精神分裂、躁狂症等)和失眠也是难兄难弟,这些疾病的症状之一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