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神经疾病 > 文章内容

颅脑手术的癫痫防治,你真的重视了吗?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2-04-11 08:11浏览:

大量研究数据表明:

颅脑疾病常伴随着癫痫发作,神经外科开展的颅脑手术,都有术后发生癫痫的风险。癫痫的发生不仅会增加颅内出血风险,加重脑水肿,而且会严重影响功能恢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究竟如何去评估癫痫的发生风险,如何预防癫痫的发生,是否需要应用抗癫痫药物等,都是需要我们去关注的问题。

近日,来自全国的神经外科专家和癫痫外科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了外科手术中癫痫发生的风险因素和防治方法,不仅令与会者收获颇丰,更让我们对颅脑手术的术前管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对于颅脑手术所致癫痫发作的术前评估,教授认为:

“对不同类型的病人所用的评估方法不完全一样,但大致相同。除了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还包括围手术期的管理。从理论上说,凡是对大脑有损害的因素,包括颅脑手术,都有引起癫痫发作的可能。例如脑外伤、脑血管病、脑肿瘤等,以及代谢性疾病和先天发育障碍,这在术前评估中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术前有没有癫痫发作、术中的其他危险因素、术后的药物选择、序贯治疗、用药时长,都是需要纳入考虑范围的。”

■针对癫痫病人的外科治疗,张建国教授详细介绍了癫痫外科手术的术前评估手段。癫痫病人的术前评估主要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无创性的评估,包括脑电图、影像学检查、PET、脑磁图等方法,来确定癫痫发作的类型和特点,是否是难治性癫痫,是否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并定位致痫区。目前临床上还有一些影像后处理技术,比如核磁的结构影像后处理、功能影像后处理技术、PET与核磁的结合等,可发现通过单一方法无法确定的病灶。这是目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国内在这些方面也开展了许多工作。

如果通过这些检查仍无法明确诊断,也不能明确定位,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即有创性的评估,如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等。SEEG的原理是基于解剖电临床的概念,即癫痫在临床发作之前会有脑部放电。SEEG可通过埋电极,记录发作、确定放电的传播途径,构建三维的致痫灶定位。目前成熟的癫痫中心都将SEEG作为标准的配置。SEEG属于法国学派,而北美学派更重视发作间期的脑电图情况。但SEEG在定位的准确性方面更具优势,使得术后的癫痫发作控制得到大幅提高。

■在谈及围手术期的癫痫预防性用药的问题时,张建国教授肯定了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的必要性。他说:“颅脑手术,包括脑血管病手术、脑外伤手术等,如果病人术后出现癫痫发作,会造成颅脑出血,引发严重的后果。所以癫痫的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多数病人在刚做完手术后无法口服药物,所以此时应该静脉给药。但同时,我们应该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等的变化,以及意识情况。我们应该选择不影响意识的药物,否则无法判断病人的意识下降是手术的原因还是用药的原因。”

在选药方面,张建国教授认为德巴金在颅脑手术的癫痫防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该药不仅可以在术中和术后较好的控制癫痫,后续还能进行序贯治疗。并且因肝药酶抑制作用,与化疗药物合用时可以促使化疗药物发挥更大的效力,推荐其作为脑肿瘤的围手术期控制癫痫,合并化疗药物的首选。

■不过即使在围手术期预防性的使用了抗癫痫药物,但还是有部分病人会出现癫痫。此时应分情况处理。

?如果是药物剂量不够,可以加大用药剂量;如果是顽固性癫痫,可以考虑联合用药。

?如果是因疾病进展至一定阶段造成的癫痫,原发疾病无法治疗,癫痫只是其中的一个症状,那便不在能考虑的范围之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