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科疾病 > 文章内容

甲亢甲减都是它惹的祸 治疗如何下手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1-01-21 09:28浏览: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甲状腺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与病毒感染有关,以短暂疼痛的破坏性甲状腺组织损伤伴全身炎症反应为特征。

近年来,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病程的不同阶段即甲亢期、甲减期和恢复期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各不相同,因此极易误诊漏诊。

01.亚急性甲状腺炎甲亢期

患者往往在起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大多数还有轻、中度发热,少数高热超过40℃,并伴有乏力、肌痛、纳差和咽痛等表现。

继而出现特征性的甲状腺区域疼痛、触痛和甲状腺肿,疼痛可发生于一叶,然后扩大或转移至另一叶,并向耳后、咽喉、下颌角、颈部和枕胸背部等处放射,程度多较剧烈;常为弥漫性不对称性甲状腺肿,伴或不伴有结节,质地较硬,触痛明显。

起病1周内患者通常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包括心悸、多汗、怕热、焦虑及震颤等。主要是由于急性炎症时,甲状腺滤泡细胞破坏,甲状腺激素一过性释放引起。

在甲亢期,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升高,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降低,血沉明显增快可超过50mm/h,甚至可达100mm/h。

核医学是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的重要手段。甲状腺摄碘率明显降低,低于2%,甲状腺ECT示摄锝率减低,与FT3、FT4水平呈双向分离现象,是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典型表现,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甲状腺B超可见典型的局限性或弥漫性不均质回声区,以低回声为主,不均匀,边缘模糊,形态不规整,后方回声增强。CT与MRI可显示甲状腺肿大,增强后组织呈不均质改变。

由于早期患者临床表现各异,有时以全身症状为主,有时以局部症状为主,易被误诊。

当患者以发热、咽痛为主诉时,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但经抗炎治疗无效,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并完善血沉、FT3、FT4、TSH及甲状腺摄碘率检查可确诊;

以怕热、多汗、心悸等症状为主诉时,易被误诊为甲亢。虽然甲状腺功能检查符合甲亢,但化验血沉增快、甲状腺摄碘率降低可确诊;

无明显症状,甲状腺局限性肿大,甲状腺扫描为冷结节时,易被误诊为甲状腺癌。但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显著等可与之鉴别,必要时可行甲状腺活检。

02.亚急性甲状腺炎甲减期

这一时期由于甲状腺激素耗竭,新的甲状腺滤泡细胞还未修复,临床症状以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包括乏力、畏寒、嗜睡及面部浮肿等。

此时,FT3和FT4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以下,TSH水平回升高于正常值,摄碘率逐渐恢复。B超可见低回声区逐渐缩小。

03.亚急性甲状腺炎恢复期

此期甲状腺滤泡细胞逐渐修复,甲状腺开始变软,最后直至痊愈。患者自觉症状消失。

此时,血沉、甲状腺激素水平及摄碘率恢复正常。B超可见低回声区基本消失。

04.治疗三要点

甲亢期:药物的应用时机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早期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及缓解疼痛为目的。

对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选用乙酰水杨酸(1~3g/天,分次口服)或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吲哚美辛75~100mg/天,分次口服),或环氧化酶-2抑制剂治疗。

对中、重度及足量水杨酸或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无效的轻度患者,需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通常在24~48小时内即可迅速缓解疼痛和发热症状。

以泼尼松为首选,起始治疗剂量为20~40mg/天,治疗1~2周后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沉的变化缓慢减少剂量,一般每周减量5mg,总疗程不少于6~8周。

若激素治疗后摄碘率持续降低,提示炎症反应继续,应延长使用糖皮质激素。而在减量、停药过程中出现反复者,也可继续使用糖皮质激素。

甲减期、恢复期:甲状腺激素的应用时机

由于患者甲减期短暂又无其他症状,一般不建议使用甲状腺激素替代。但若患者甲减症状明显、持续时间久,可使用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由于TSH降低不利于甲状腺细胞恢复,故宜短期、小量使用。

恢复期建议每月复查甲状腺功能,确认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3~6个月后,方可停药。个别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会转为永久性,此时需长期给予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用药误区: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由于亚急性甲状腺炎并无甲状腺激素过量生成,而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遭到炎症破坏,甲状腺激素一过性释放引起的甲亢,故不主张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更不能用放射性同位素或手术治疗,否则可能导致病程延长不利于甲状腺功能恢复,甚至造成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一般来说甲亢症状多呈一过性且程度较轻,但对于症状明显者,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