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1-02-04 09:03浏览:
次
秋季天气逐渐变凉,也正是小儿腹泻的多发季节。入秋后,是小儿尤其是婴幼儿(6月龄—2岁)腹泻发病率开始升高的时期,每年8月中旬至12月是小儿秋季腹泻的多发季节。因此,年轻的父母此时别忘了帮宝宝预防腹泻。
秋季小儿腹泻的诱发因素
小儿拉肚子,是一个消化道综合征,夏季(3—8月份)的腹泻以细菌性消化道内感染造成的肠炎、痢疾为多见;而秋季(8—12月份)以病毒性消化道感染造成的肠炎多见,也就是秋季腹泻。
发生腹泻的内因是因为婴幼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酶的活性较差,但营养需要相对较高,肠道负担重。同时婴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功能也不够成熟,因而婴幼儿易患肠炎。
秋季腹泻的外因,主要由于轮状病毒感染,致病微生物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小儿消化道。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人工喂养儿,喂养时所用的器皿或食物如不经过消毒或消毒不佳,即有感染的可能。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
秋季腹泻表现为:感染病毒后,可潜伏1—3天。在消化道症状出现前,约20%—30%患儿先有上呼吸道症状。起病突然,多数患儿最初是发热(体温可达38℃至40℃),多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微咳、咽部不适等),有严重水样腹泻和呕吐。
几乎全部病人均有呕吐,且呕吐多出现在腹泻之前,持续2至3天。腹泻持续较久,最长可达28天。腹泻初期1至2日内即排出水样便,大便稀薄、色淡,有时呈白色米汤样或清水样便,黏液少,很少腥臭味。
宝宝腹泻不必惊慌
宝宝倘若发生了腹泻,首先应该在不影响孩子营养的情况下,给消化道以休息。这时在医生治疗开始时适当禁食,一般可禁食8—12小时,同时给予口服补液盐,可以代替静脉输液。
建议在治疗后可以逐渐恢复饮食,人乳喂养儿应当减少每次哺乳时间;人工喂养儿可以用浓米汤加牛奶喂食,以保证婴幼儿的热量和营养的补充。秋季腹泻西药抗生素治疗无效,可以选择中药治疗。如果宝宝还是不好或病情加重,需到正规医院诊治,防止出现意外。
在给孩子治疗时,家长还要精心地护理好孩子。对于小婴幼儿在拉肚子的初期要记录好大便次数、大便量和每天喂食的量,随时向医生反映。要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及时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冲洗臀部,防止尿布疹及继发感染。
四肢发凉时,可以用热水袋保暖,但要防止烫伤。注意居室空气流通,患有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不要接触病儿,防止交叉感染。恢复期要重视营养,饮食中要逐渐增加易消化的食物。保持环境清洁,防止继发其他感染。
预防宝宝秋季腹泻的小窍门
注重生活细节,预防秋季腹泻的发生,要做好以下几点:
1、鼓励母乳喂养,尤以生后数月和生后第一个夏秋季节最为重要,应避免夏秋季断奶;
2、人工喂养时要注意饮食卫生,每次喂食前用开水洗烫食具,最好每日煮沸一次;
3、母乳和人工喂养都应该按时添加辅食,切忌几种辅食同时添加;
4、食欲不振或在发热初期,应减少奶及其他食物,以水代替;
5、夏秋季节,避免过食或食用富含脂肪的食物,注意居室通风;
6、患营养不良、佝偻病和肠道外感染时,应及时治疗,防止腹泻的发生;
7、感染性腹泻(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传染性很强,必须注意隔离。
四、小儿推拿治疗儿童腹泻
方法一:按揉足三里。以膝盖髌骨下方的凸起处为起点,向下四指宽胫骨外侧,用大拇指的指肚按揉这一点100-200下。
方法二:推上七节骨。以尾椎骨为起点,向上1寸到1.5寸为七节骨。将两手张开,四指向外固定在腰椎两侧,大拇指交替向上推七节骨200-300下。要注意的是,小儿便秘就是“下推”,千万别弄反了。
方法三:揉腹法。把手掌摊开,放在宝宝的腹部,逆时针轻揉50下左右,或2分钟左右。这个按摩手法可以让孩子止住腹泻,同时促进肠胃功能润化。但一定要逆时针揉腹,顺时针揉腹则是调理便秘。
方法四:揉板门。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用右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揉宝宝手掌大鱼际,次数在50次左右。按揉这里,可以健脾促消化,增强肠的蠕动功能,让宝宝的肠功能更好。
方法五:清大肠
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这种方法可以同时对腹泻和便秘有调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