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各种内脏损伤的特点和处理原则
肝脏损伤
【病史采集 】
1. 询问受伤的时间,受伤时的情况。
2. 腹痛:右上腹持续性剧痛,向右肩部放射,后全腹痛。
【 检 查 】
1. 腹膜刺激征:胆汁刺激腹膜,有明显的腹部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
2. 腹腔穿刺或灌洗可抽出不凝血液。
【 治疗原则 】
1. 止血:大出血可先用指压法或橡皮管止血带作肝门阻断,以间歇阻断入肝血液,每次不超过15分钟。迅速结扎肝脏创伤处肝动脉、门静脉分支和胆管。
2. 对无生机的肝组织应先清创,不留坏死组织与死腔,以免术后感染,发生胆道出血或肝脓肿,然后缝合。
3. 用圆针穿肠线或7号丝线创面作间断缝合,缝合完毕后分别打结,不宜结扎过紧。
4. 广泛的肝实质损伤,可作肝叶切除性清创或不规则肝叶切除术。
5. 肝静脉或肝后下腔静脉伤,肝门阻断不能止住出血者,可作下腔静脉内导管法止血并切除粉碎部分肝裂伤,缝合肝静脉和下腔静脉。
脾脏损伤
【 病史采集 】
腹痛:伤后开始左上腹疼痛逐渐延及下腹,以至全腹部钝痛。有左肩部疼痛。包膜下破裂可发生于伤后数天到数十天。
【 检 查】
1. 左上腹、下腹甚至全腹均有压痛,轻度肌紧张和反跳痛。常伴有左侧低位肋骨骨折。
2. 腹穿可抽出不凝血。对难以肯定的小数病例,全身情况好者,可作B超、CT检查帮助诊断。
【 治疗原则 】
1. 脾切除术:适用于脾脏粉碎性破裂、脾破裂合并全身多发伤等客观条件和技术不允许作细致的脾脏修补术时。
2. 脾脏修补术:适用于脾破裂伤,创面较整齐者。手术要求细致,止血彻底,术后严密观察,防止内出血。
3. 部分脾切除术:适用于脾的一端破裂者。
4. 脾脏移植术:脾脏粉碎性破裂行脾切除后,把切除的脾脏切成薄片,移植于大网膜内或腹膜后肌肉内。
胰腺损伤
【 病史采集 】
腹痛:伤后开始脐部疼痛或上腹痛,并向腰背部放射,后为全腹疼痛。
【 检 查 】
1. 上腹部或全腹均有压痛,并有全腹部肌紧张和反跳痛。
2. 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升高,有助于诊断。
3. B超和CT有助于诊断。
【 治疗原则 】
1. 胰腺撕裂伤:可作胰腺裂伤处缝合及引流术。
2. 胰腺体尾部断裂者:可采用下列治疗措施。
(1) 远断端胰腺切除加脾切除术。
(2) 近断端胰腺—空肠Y型吻合术加胰尾、脾切除术。
(3) 远断端胰腺—空肠Y型吻合术及近端吻合术。
(4) 奥狄氏括约肌切开、胰管引流及胰管一期修复术。
3. 胰十二指肠损伤:严重者,可作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损伤较轻者作胰十二指肠缝合及造瘘术,胃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并置T管作胆道减压和胰头部双套管引流。
胃 损 伤
【 病史采集 】
有外伤史和腹痛,不能弯腰。
【 检 查 】
1. 具有腹内脏器损伤的内出血及腹膜炎的临床表现。
2. 可有呕血。
3. 休克发生率较高。
【 治疗原则 】
1. 胃破裂行修补术,除幽门环部外,不作胃切除。修补时应注意保持术后管腔的畅通,因幽门部纵形裂伤,应作横向缝合,可防止幽门管的狭窄。在处理前壁创伤时,心须探查胃后壁有无破裂。
2. 胃幽门部横断伤,行胃部分切除术。
十二指肠损伤
【病史采集 】
下胸部、上腹部或腰背受伤史;驾驶员急刹车方向盘挫伤易于发生。
【 检 查 】
1. 腹痛或腰背部剧痛,伴有呕吐,呕出物内有血液、胃液和胆汁。
2. 检查时,上腹部有压痛,但反跳痛或肌紧张在腹膜后十二指肠损伤时不明显,有合并伤时明显。
3. 腹膜后十二指肠损伤时腹腔穿刺或灌洗为阴性。
4. 手术中探查后腹膜,如见:
(1) 十二指肠周围腹膜隆起并有水肿、血肿;
(2) 腹膜后蜂窝织炎;
(3) 腹膜后脂肪坏死;
(4) 腹膜后组织变黄绿色;
(5)腹膜后组织间气肿,有时右肾周围有空气、肿胀等,均提示有十二指肠损伤,应把后腹膜切开探查。
【 治疗原则 】
1. 第一类:单纯十二指肠浆膜裂伤和肠壁血肿。丝线缝合浆膜,防止全层破裂,术后持续胃肠减压。肠壁较大血肿,压迫肠腔,发生十二指肠梗阻时,可先保守治疗。若病情发展为完全梗阻时,可行剖腹探查。
2. 第二类:十二指肠穿孔和肠壁断裂。大多数位于第二、三段。用丝线双层缝合,防止狭窄。如肠壁水肿严重或狭窄,缝合修补后可能发生肠内容物通过困难,易并发十二指肠瘘,可作十二指肠空肠Y型吻合术。
3. 第三类:十二指肠破裂合并胰腺损伤。此类损伤最为严重,既要处理十二指肠,又要按不同伤情处理胰腺损伤。
(1)合并胰腺挫裂伤和包膜下血肿:对挫裂伤应放置橡皮管或软胶管引流,防止胰液溢出引起腹膜炎。在处理胰腺十二指肠伤后,为防止胰液外溢,可采用双套管引流,即便形成胰瘘,也易治愈。对包膜下血肿,应切开包膜引流,以防胰腺假性肿。
(2)合并胰头部断裂伤者:可作胰头十二指肠一期切除或改道手术。一期切除手术较大,如伤员情况差,以作改道手术为宜,手术本身形成了有利于十二指肠引流的Y型胃肠结构,即便术后十二指肠外伤缝合失败,形成肠瘘也易治疗。
十二指肠如合并胃或肝等内脏伤,应按胃及肝脏损伤进行处理。
小肠损伤
【 病史采集 】
腹痛:根据穿孔大小、多少、肠内容物流入腹腔多少,先于受伤部位疼痛,后为全腹痛。
【检 查 】
1. 腹膜刺激征:腹部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是腹内脏器伤的重要体征。压痛最明显的部位常是受伤所在部位。
2.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 腹穿:可抽出血性混沌腹内渗液。
【治疗原则 】
1. 小肠穿孔或断裂;需清创后缝合。
2. 如短距离多个穿孔或肠壁广泛挫伤,肠系膜血肿致小肠血运障碍者,可作该小肠切除吻合术。
大肠(结、直肠)损伤
【 病史采集 】
外伤史和腹痛:大肠损伤后,肠内容物流入腹腔,引起腹膜炎。出现腹痛及腹膜刺激征,严重者发生中毒性休克。
【 体格检查 】
1. 便血或肛门指检有血迹。
2. 腹膜外结肠损伤,如肠内容物流入后腹膜,可发生严重的腹膜后峰窝织炎,而腹膜炎并不严重;腹膜反折以下直肠损伤,则坐骨直肠窝或骨盆直肠窝严重感染。
3. 腹穿:有粪臭味混沌渗液。
【 辅助检查 】
X线检查:膈下有游离气体,而腹膜外结肠损伤或直肠中下段损伤则膈下无游离气体,腹膜后有气肿。
【 治疗原则 】
平时结肠损伤,如伤员全身情况尚好,多主张一期缝合;战伤可分二期处理。
1. 一期缝合:穿孔缝合术或离断肠管清创后吻合术。
2. 二期处理:伤后早期作损伤肠袢外置或暂时造口术,待一定时间后再二期手术,把外置、造口结肠放回腹腔。其术式有:
(1) 损伤肠袢外置术:适合横结肠、乙状结肠损伤。
(2) 结肠或直肠伤口缝合修补加近端造口术:适用于结固定部段(升、降结肠)伤或直肠伤。
(3) 伤口缝合外置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