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3-05 12:08浏览:
次
皮肤是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是维持人体整体机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面积烧伤后,皮肤的毁损及组织的破坏,引起机体内环境改变,如免疫力下降、超高代谢等严重的全身反应,依病理变化,临床上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即休克期、感染期、创面修复期和康复期。
(1)休克期:一般发生在伤后48~72小时以内,主要是烧伤后局部血管和全身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样液体由血管内迅速外渗,丢失在创面或集聚在组织间隙内,形成水泡或局部肿胀明显,造成机体体液大量丢失,水电解质失衡,酸碱平衡紊乱,血液浓缩,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临床表现为神志淡漠,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皮肤湿冷或呈花纹状,口渴,尿少,躁动不安。
这种渗出的改变,一般以伤后6~8小时内最明显,24~36小时后渗出逐渐减少。
烧伤面积愈大,休克发生愈早,持续时间亦愈长。此阶段如急救不及时,创面处理不妥,转运时机不当,致延迟复苏,抗休克措施不得力或休克期度过不平稳等,易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不全、肺炎、肺水肿、应激性溃疡、创面脓毒症、暴发型败血症,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2)感染期:伤后2周内是烧伤感染发生率最高的时期。
①感染原因:由于创面失去屏障保护作用,水肿回吸收,细菌、毒素入血以及机体免疫系统抑制可导致早期败血症;内源性细菌移位,可引起暴发型败血症;创面细菌侵袭性感染可以造成创面脓毒症;创面的坏死组织、渗液,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病人免疫机能被抑制,抵抗力低下,造成严重的全身感染。
②三个高峰:早期败血症多在伤后10天之内发生,由于渗液回吸收,细菌及毒素随之入血,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中期败血症一般发生在伤后3~4周,焦痂脱落,创面暴露,细菌侵入;后期败血症发生于伤后1个月以后,主要由于创面长期不愈,病人慢性消耗,抵抗力低下。
③临床表现:病人有明显的精神改变,如狂躁兴奋或抑制忧郁、谵妄、幻觉,突然血压下降,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或36℃以下,甚至体温不升,有时可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腹泻,肠蠕动减弱,甚至肠麻痹,创面恶化、坏死等。
(3)创面修复期:伤后不久直至创面痊愈。浅Ⅱ度创面一般7~14天愈合,不留瘢痕。深Ⅱ度及Ⅲ度创面需采取削、切痂手术植皮修复,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瘢痕,甚至引起关节的挛缩畸形。
(4)康复期:深度烧伤和Ⅲ度创面愈合后,均可产生搬痕,并发瘢痕增生,挛缩畸形,影响功能,故还需要行锻炼、理疗,或手术整形以恢复功能。有的创面愈合后,尚有瘙痒疼痛,愈合的上皮常反复出现水泡,甚至溃疡、感染形成创面,常持续较长时间。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往往遗留较重的瘢痕畸形,丧失了汗腺,不能通过出汗来散热,在盛夏季节,这类伤员多感全身不适。康复期的长短,因具体情况而异,有的因毁容产生心理异常或精神失常。因此康复期不光是机体功能的康复,还包括心理的康复,其治疗难度有的并不亚于以上三期,且时间更长。
以上四期只是人为地划分的,实际上四期是相互重叠的,创面修复期和康复期有的则合为一期,称为修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