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0-11-13 07:49浏览:
次
01
南方地区的过敏原主要是螨虫和霉菌等
比如,南方即将到来的梅雨季节,潮湿的环境容易滋养霉菌,而天气一热,空调使用也多了,“门窗一关,吹空调,冷热感一大,人体抵御能力减弱,一不小心就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上呼吸道感染又容易引起哮喘急性发作。另外,这样的环境螨虫也觉得舒服。”
一些气候干燥的地区相对情况要好一些,因为不适合尘螨及真菌等那些喜好潮湿环境的变应原的生长。
02
北方地区的过敏原更多是花粉
开个玩笑,“主要是北方的花不太好看,真长得漂亮的花,反而不容易引起过敏。”北方草原上众多的蒿草等,说这些植物都是引发哮喘的过敏原。
哮喘拖久了会伤肺!
儿童哮喘是非常复杂的疾病,和遗传、环境、免疫等许多因素有关,但许多家长对此并不了解,缺乏相关认知,认为孩子的哮喘随着年龄增加会不治而愈,不需要治疗。
儿童哮喘多数在3岁左右发病,6岁以后一般会有50%的孩子能缓解病情,12岁后约有百分之六七十的患者可以缓解。还有30%的人即使过了12岁,也不能缓解。“因为每个孩子的病程不同,平均为2到6年,这个时期,需要通过长期用药来控制病情,让孩子以够正常生活、生长和学习。”
简言之,不治疗任其反反复复地发作,即便跌跌撞撞地走到“自愈”,肺功能也受损了,所以,“一定要知道治疗的价值。”
治疗:儿童哮喘联合治疗
治疗也是一个逐步发展认识的过程。以吸入技术为例,“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我们认为哮喘就是支气管收缩,所以那时候治疗哮喘仅仅用支气管扩张剂来实现,包括两个方面为主,一个就是肾上腺素叫β受体激动剂,快速打开气道,另一个是M-受体阻断剂。”80年代以后,我们认识到哮喘也是气道的慢性炎症,注重消除炎症的治疗,“2000年以后,我们又开始重视支气管舒张的治疗。”
现在的治疗思路是,“我们把这些治疗方法联合起来,既要吸入激素做抗炎治疗,也联合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包括β2受体激动剂和M-受体阻断剂。”
预防复发,改变环境是有效的
哮喘是个高遗传度的疾病,专家称其遗传度高达60~80%。但是,“为什么这几十年哮喘患病率增高,不能说是遗传发生了改变,是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变化。”
如果“遗传”是哮喘发病的内因,那么环境和生活方式就是外因。不能改变内因(基因),那就改变和调整外因(环境和生活方式方面)。
通过环境的改造,降低儿童哮喘发病率,是可行的。比如给孩子提供一个低过敏的室内环境,包括在家里不铺地毯,被子要经常洗晒,空调的滤网保持清洁,尽量少养宠物、少给孩子玩容易积灰的毛绒玩具等。
也有一些观念需要改变。比如对于过敏的饮食,我们传统上采用逃避的办法。这对孩子是有伤害的,营养问题不说,“其实食物引起过敏的概率是很低的,哮喘病人做皮肤测试,皮试的结果只有5%左右的阳性。”
“我们只能说真正让孩子过敏的,不要吃,不能说因为是过敏体质,那些所谓过敏的食物都不吃。”我们传统上有个叫‘发’的概念,总是认为容易“发”的东西不能吃,“这是个很大的误导。”
最新研究发现,适当的时候给孩子吃一点容易过敏的东西,早点吃,反而会产生耐受。“比如在欧美国家,花生引起过敏的概率较高。研究发现,早点给孩子吃花生,其过敏的概率只有4%左右,因为有了耐受。”
基于这样的机制,可以做一些基因预测。专家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建立了一个基因预测模型,可以预测哮喘过敏的概率。这个模型已经投入使用,“这样,我们就能够锁定一些比较高危的患者,进行环境的预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