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试管的道路上,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反复用药,卵泡数依然很少;即使侥幸取卵,数量和质量却不尽人意;好不容易配成胚胎,却是三级甚至四级;更不用说成功移植的概率了.....为什么别人促排取出的卵子不仅数量多,而且又大又圆?而自己,多番努力,依然以失败告终?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在生殖医学上,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卵巢低反应。
据2011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辅助生殖促排卵过程中,大约有9%-24%女性发生卵巢低反应。这部分患者生长的卵泡数量少,获得的卵子数目不足,可移植胚胎少,临床妊娠率低,其诊治策略是目前生殖领域关注的难点。
1、什么是卵巢低反应?
卵巢低反应(POR)是指在促排卵过程中出现卵巢反应不良,卵巢刺激周期发育的卵泡少,周期取消率高,获卵数≤3枚、临床妊娠率低的情况。
通俗点来讲,就是在促排卵过程中,卵巢对促卵泡生长素反应不良,即使使用超大剂量的促卵泡素,也无法产生足够数量的卵泡,或卵泡生长缓慢,激素水平不够。
2、卵巢反应低如何诊断?
过去,学术界对卵巢低反应的诊断标准并不统一,直到2011年,欧洲人类胚胎与生殖学会(ESHRE)和美国生殖医学协会(ASRM)讨论并制定了一个有关POR的诊断共识——POR博洛尼亚共识,是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有关卵巢低反应研究普遍接受的标准。
按照POR博洛尼亚共识,以下3条中至少出现2条,即可诊断为卵巢低反应:
·高龄(≥40岁)或存在卵巢反应不良的其它危险因素。
·前次IVF周期卵巢低反应,常规方案获卵数≤3个。
·卵巢储备下降(窦卵泡数AFC<5~7个或基础抗缪勒管激素AMH<0.5~1.1ng/ml)。如果年龄或卵巢储备功能检测正常,患者连续两个周期应用最大化的卵巢刺激方案仍出现POR也可诊断。
新版《共识》同时进行补充说明,对于年龄≥40岁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检查异常,即AFC或/和AMH异常,在未行IVF周期之前,应诊断为预期的(疑似的)POR。
3、导致卵巢低反应的原因是什么?
POR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认为病因有以下几点:
01.年龄
年龄是卵巢反应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反应性会逐年下降,35岁以后,卵巢反应性下降的速度明显加快,大于40岁的女性中,行IVF助孕时POR发生率超过50%。
02.遗传和免疫因素
·染色体畸变;
·细胞促性腺激素受体缺陷,基因突变;
·部分患者体内存在抗透明带抗体;
·易感基因多态性;
·先天性酶缺失。
03.获得性因素
卵巢手术、自身免疫性疾病、盆腔感染、化疗及盆腔放疗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ORT,降低其反应性。
04.体重质量指数(BMI)
研究显示,30~39岁不孕症组卵巢的体积和BMI呈负相关,推测随着体重质量的增加,生育能力随之降低。
05.既往促排卵用药不当
低反应史,包括未正确评估卵巢储备功能以及促排卵方案使用不当,过度的降调节以及Gn的使用量不足。
06.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有害物质;
·辐射;
·不良生活习惯,如节食、肥胖、饮酒、吸烟及咖啡因等。
07.原因不明
部分患者基础FSH水平及E2等水平均正常,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但在超促排卵过程中出现卵巢低反应,又称为未预期的卵巢低反应。
4、低反应人群促排方案该如何选?
毋庸置疑,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而且没有绝对有效和理想的方案。需要临床经验丰富,能灵活应对各种情况的医生才行。
在临床过程中,一般会先尝试稍作改良的控制性卵巢刺激方案(COS),如果还失败,医生可能会给你尝试微刺激和自然周期方案。
对于反应特别低的患者,无论怎么用药,卵泡都涨不起来,卵巢储备功能很低的人群,医生可能会直接上微刺激和自然周期方案。
5、哪些方法能帮助低反应人群好孕
如果你是卵巢低反应人群,以下几种方法,或许能助你提升好孕率。当然,这些都需要根据专业医师的方案进行哦!
01.使用生长激素
研究表明,生长激素能有效改善卵巢对药物的反应,提升卵子质量,增加怀孕成功率。
02.使用雌激素
雌激素预处理能降低POR患者的抑制剂方案周期取消率,获得更多的获卵数和优质的胚胎。
03.适当应用雄激素
目前,国内外大多学者推荐在试管婴儿治疗开始前1~3个月口服DHEA,剂量为50~75mg/天。已有研究表明,口服(DHEA50mg/天)3个月,可有效降低FSH水平,升高AMH水平,增加窦状卵泡数目,改善卵巢储备功能。
04.左旋精氨酸
在POR患者常规短方案中,口服左旋精氨酸16g/d,周期取消率下降,最后取出的卵子数量和最后可移植的胚胎数也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