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特色 > 文章内容

什么是灸法?现代人为什么要艾灸?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9-07-20 20:13浏览:

1、什么是灸法?
灸法古称“灸焫”,又称艾灸。指以艾绒为主要材料,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熏灼体表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也可在艾绒中掺入少量辛温香燥的药末,以加强治疗作用。该法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祛寒逐湿,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并可用于保健。对慢性虚弱性疾病和风、寒、湿邪为患的疾病尤为适宜。因其制成的形式及运用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艾条灸、艾炷灸、温针灸和温灸器灸等数种。
2、为什么要艾灸?
阳气不足是现代人的通病。所谓阳气就是人的生命之气,即中医所说的元气。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有对“阳气”的相关论述,称人体中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世上万物生长皆靠太阳;人若是没有了阳气,机体的新陈代谢就会停止,生命就会结束。人正是依靠着这股阳气的推动和温煦、蒸腾与生发功能,才得以让体内的血液流通和运行全身,营养脏腑经络、四肢百骸、肌肉皮毛。正所谓“阳气在人在,阳气无人亡”,这就是为什么中医称“气为血帅”,这一个“帅”字便足以说明阳气的重要性。
直观当前生活,阳气不足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现代人享受着越来越舒适的生活,品尝着越来越丰富的饮食,却忽略了这些“享受”带给身体的变化。例如:空调的广泛使用,屏蔽了自然的温度;爱美心理的驱使下,女性穿衣服越来越露、透、薄,露装、超短裙纷纷登场;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开始吃起了清暑解热的西瓜等各种反季节水果和蔬菜,喝着寒气冲天的冰镇饮料,食用大量性寒的和海水产品。
这些“习惯”正侵蚀着人们的阳气,损害着身体健康。根据医学研究,人类的死亡率与温度的变化呈反相关的关系,最为寒冷的1月前后死亡率最高,而较为温暖的8~9月死亡率最低。之所以导致这样的状况,就是因为阳气受到了寒冷的侵蚀。所以中医认为:如果人的阳气得不到细心呵护,被任意耗损,不仅会诱发疾病,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
艾为纯阳之物,最适合补元气。“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危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正是由于艾叶主要生长于光照较为强烈、山峦朝南的阳坡面,又是在每年阳气正处于上升阶段的端午前后采摘收取,所以是纯阳之
品,具有起死回生、温经通络之神效。故著名药物学家陶弘景在其《名医别录》中称“艾叶,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医学入门》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孟子》“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
《扁鹊心书》中说:“人之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背,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穴、气海穴、命门穴、中脘穴……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
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黄帝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针灸有针灸的好,艾灸有艾灸的好,但是当针灸没办法治的时候,艾灸却是可以治疗。
《黄帝内经》对于灸法的治疗范围和原则有着明确的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具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经络坚紧,火所治之,陷下则灸之;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故人们把太阳称为“天之阳”,把艾草称为“地之阳”。艾灸,以火补气,以艾助阳。
3.艾灸的补益作用
01.调节阴阳,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的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02.调和气血,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03.温通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输布。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04.扶正祛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的抵抗力强,卫外能力强,疾病则不易产生,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如大推、足三里、气海、关元等,可以培扶人的正气,增强人防病治病的能力。尤其对于虚寒证,所起的补益作用尤为明显。正是这种温阳补益,调和气血的作用,帮助人们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