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1-12-15 09:23浏览:
次
根据有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并结合简单推算,我国目前约1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三分之一为可能慢性乙肝患者。病毒性肝炎是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重点之一,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疾病负担都较重。
目前国际上认可的乙肝抗病毒药物有两类,分别是注射用的干扰素和口服用的核苷(酸)或类似物。
01干扰素治疗
从对比来看,干扰素的治疗效果比较巩固,但是有效率较低,很多人群不适用,并且有明显副作用,注射后有流感样症状,如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同时会引发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价格相对较为昂贵。
02口服的核苷或核苷酸类药物
另一类口服的核苷或核苷酸类药物,副作用小,抗病毒作用很强。是大多数乙肝患者的首要选择,在使用期间,定期3到6个月随访,随时检测病情发展动向
通过对患者的调查发现,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是排名第一二位的抗病毒药物。
拉米夫定标签:“划算、负担得起”
虽然拉米夫定相对于其他口服核苷或核苷酸类药物,耐药率更高一些,但其价格相对便宜,是许多家庭条件不佳的患者的首要选择,也是无奈的选择!
恩替卡韦标签:“药效强、副作用小”
恩替卡韦在国外都是很常见的抗病毒药物,是很多医生建议使用的药物。有调查显示,恩替卡韦在患者中的的使用率是30%。但是要长期服用,一旦停用容易反跳,而长期服用又容易产生耐药性,长期药费加重患者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