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其他科室疾病 > 文章内容

中医学是如何认识传染病的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0-07-12 08:53浏览:

中医学对于传染病的认识很早,将传染病称之为“疫”。所谓“疫”通于“役”,就是指传染病像劳役一样,对某一特定人群具有普遍的易感性。关于“疫”的记载在我国古代史料中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从周代开始典籍中已有了“疫”这一概念。

  中医学对传染病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在《内经》中有大量关于疫病的相关论述。当时已经认识到疫病的流行往往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并且对传染病按照五行理论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即“五疫”之说。《内经》中提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不但明确了传染病的传染性和患者间临床症状相似的特点,而且指出机体免疫力是决定是否发病的内在条件,并且提出了避免对病原体的接触为预防原则。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医学对传染病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明末吴有性撰写的《瘟疫论》为现存第一部中医传染病学专著,标志着中医传染病学的成熟。书中已经提出各种传染病均具有独特的病原体,中医学称之为“杂气”;各种传染病均具有独特的传播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其后中医学又逐渐形成了关于鼠疫、霍乱、白喉等病的防治专著,标志着古代中医防治传染病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