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流感病毒的活跃季节,季节性普通流感发病水平将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公众要根据气温变化适时添加衣服,注意开窗通风,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另一方面,要时刻警惕H7N9禽流感病例的出现。今日《预防传染病小常识》的主题是禽流感的防治措施。
冬季是流感病毒高发季节,由于气温下降,病毒活跃,H7N9散发病例有可能会相继发生。疾控专家表示,因为H7N9在禽类里仍然是存在的,人通过间接或者直接的接触可以感染。禽流感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季节性特点,温度低适宜禽病毒生存、活动。因此,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6月这段时间,会有相对高发的可能。
对于入秋后H7N9会否大反弹这一问题,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实验显示,说H7N9没有空气传播能力是假的,但它是非常有限度的、低水平的空气传播能力。现有的科学观察证明,H7N9还是维持着非常低的人传人的能力。”在20—30个病人中,若在非常近距离密切接触,可能就会产生传染。
第一类是经常接触禽类的人群,比如活禽的养殖人员、活禽的运输者、活禽的销售及宰杀人员。H7N9禽流感病毒对人是高致病性的,这些人长期密切接触禽类,如果抵抗力降低,很容易在无形中染病。
第二类是老年人或儿童等抵抗力较低的人群。每年秋冬季节是流感的高发季节,虽然H7N9禽流感病毒目前还没有成为季节性流感中的主导毒株,但是也要做好相关预防措施。
第三类则是经常感冒的人或是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在流感病毒流行的时候,本身体质较差的人容易发生感染。
除了接种疫苗,秋冬季节公众做好流感的相应防护措施很有必要。H7N9病毒依然是从禽到人的传染,不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所以公众不用做特别的防护,但应避免和活禽的接触。
如同感冒预防一样,预防H7N9也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应当注意勤洗手,不管是外出回家、做饭吃饭前还是上完厕所后,都应该仔细洗手。此外,室内经常开窗通风;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加强户外体育锻炼。如果出现打喷嚏、咳嗽等症状,应当注意戴上口罩或使用餐巾纸捂住口鼻,避免病毒传染。如果症状持续一段时间没有好转,应当尽快到医疗机构就诊。
据了解,流感病毒在高温环境下会灭活,也就是失去感染、致病和繁殖能力。H7N9禽流感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在100℃环境下,2分钟就会被消灭;60℃环境下则会在半小时左右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