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回家过年的亿万人员流动,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也在悄悄蔓延。随着新增病例的不断出现,“冠状病毒”无疑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而关于冠状病毒,你又了解些什么呢?
冠状病毒在系统分类上属于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1937年,冠状病毒首先从鸡身上分离出来。1965年,冠状病毒首次从普通感冒病人鼻洗液中发现。由于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外膜上有明显的棒状粒子突起,因此命名为“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由单一的核糖核酸RNA构成,这种RNA和N蛋白共同组成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冠状病毒的RNA和RNA之间重组率非常高,因此极易出现变异。
到目前为止,大约有15种不同冠状病毒株被发现,能够感染人、鼠、猪、猫、犬、禽类脊椎动物。其中,感染人的冠状病毒,包括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在内共有7种。
在7种感染人的冠状病毒中,HCoV-229E、HCoV-NL63、HCoV-OC43以及HCoV-HKU1是引起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儿童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还可以引起婴儿、新生儿急性肠胃炎,极少数情况下也引起神经系统综合征。不同类型病毒的致病力不同,引起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冠状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2-5天,平均为3天。典型的冠状病毒感染呈流涕、不适等感冒症状。病程一般在1个星期左右,临床过程轻微,没有后遗症。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H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HCoV)是两种高致病性冠状病毒,可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下呼吸道)疾病甚至死亡。
SARS病毒对温度很敏感,在33℃时生长良好,但35℃就使之受到抑制。很多人觉得非典是治好的,其实不是,它是随着气温回升自己走的。虽然非典已经过去了17年,但是它带给人们的创伤和阴影始终还在。
就在大家感慨“太南”的2019终于过去,欢天喜地迎接新年到来的时候,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也在悄无声息的靠近我们。
从中科院之声获知,1月22日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正式发布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资源库。数据分析显示,2019-nCoV与2003年爆发的SARS病毒基因组序列相似度为80%,与2017年2月从国内的蝙蝠中采集到的Bat SARS-like coronavirus isolate bat-SL-CoVZC45基因组序列相似性最高,相似度为88%。
虽然目前病毒传染源还未确定,但是从目前确诊病例和集中区域看,该病毒很可能通过海鲜市场的野生动物作为中间媒介传递到人身上。
抵抗新型冠状病毒这个看不见的敌人,需要一线医护人员、科研人员以及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对于普通的我们,可以做到的是重视疫情、提高警惕、不传播谣言、做好防护。
过年,不只是团圆,更要平安。抵抗疫情、拒绝侥幸,请从戴好口罩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