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大约3~5天,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患手足口病后有哪些表现?
1.普通病例表现
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留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的预防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3.婴幼儿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何照护手足口病患儿?
1、照护人员要戴口罩,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2、做好患儿的口腔护理。口腔内疱疹及溃疡严重者,用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患处。
3、皮肤护理: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4、患儿臀部的护理:应随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5、做好患儿指甲的清洁,勤剪指甲,防止抓破皮疹。
6、患儿的衣服、被褥要清洁,经常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