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其他科室疾病 > 文章内容

怎么区分手足口病还是疱疹性咽峡炎?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9-11-01 21:00浏览:

 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是表亲,来自同一个大家族,二者症状与传播途径极为相似,都有可能出现发热、咽痛及口腔和咽峡部的疱疹。但又有所区别。疱疹性咽峡炎也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A组柯萨奇病毒,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也会致病。部分孩子也有可能会发展成为手足口病。从并发症来说,手足口病要更重些、危险些。
 
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一年四季都会有,但是高发期在每年的4~7月份。
 
一、疱疹位置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
 
临床症状:
 
反复发高热38℃以上,高热时可发生惊厥;
 
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
 
口腔可出现针尖大小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
 
一般其他部位不出现疱疹。
 
手足口病
 
临床症状:
 
口痛、厌食和低热约2天;
 
口腔黏膜疹:粟米大小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
 
皮肤斑丘疹或疱疹:1~2天可见,常见于手掌、足底、臀部,疱疹呈圆形或椭圆扁形凸起,米粒到黄豆大小不等。
 
二、引起重症的几率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但很少引起严重并发症。
 
但如果宝宝感染了由EV71型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应提高警惕并多关注宝宝的病情进展。因为80%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和90%手足口病死亡病例均由此病毒引起的。
 
不过,当宝宝被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时,要密切注意病情的变化,观察手、足、臀部、肛门周围有无出疹;多给孩子喝水,体温过高时适当降温。如果宝宝出现高热、惊厥、意识模糊等症状,要及时送到医院诊治。
 
三、传播途径
 
两种疾病都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有:
 
直接接触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
 
空气飞沫
 
饮食被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
 
(1)宝宝患了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一定要遵照医嘱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等症状消失1周后再去学校或托幼机构;
 
(2)居家隔离治疗患儿时,家长要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做好家庭卫生消毒与隔离工作,避免患儿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四、预防方法
 
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的水给孩子洗手。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换尿布、处理粪便后也要洗手。消毒液要用含氯消毒液,酒精是没有用的。
 
注意孩子的用品及环境卫生。孩子的奶瓶、奶嘴及餐具使用前充分清洗、消毒。住所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注意食品卫生,尽量给孩子吃熟食,喝开水。
 
养成规律作息。让孩子保持生活规律,不要太晚睡,不要过于劳累,经常带孩子到户外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少生病。
 
流行病的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或者是不通风的地方,避免接触患病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