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正常不等于肝脏没有病变:
美国有研究显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肝穿刺病理检查的结果显示,肝组织炎症≥G2者和纤维化≥F2者分别占18%和34%;ALT为1~1.5倍正常值上限者肝组织炎症≥G2和纤维化≥F2者分别占34%和54%;当ALT>1.5倍正常值上限时,62%的患者肝组织炎症≥G2,78%的纤维化≥F2。
我国也有研究显示,ALT<30U/L、<40U/L、<60U/L、<70U/L、<80U/L及≥80U/L时,肝脏炎症≥2级者分别占1.1%、3.0%、7.1%、7.5%、8.6%及42.0%;而肝纤维化分期≥F2者则高达53.3%、55.2%、55.0%、54.8%、53.1%及57.9%。
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定期检查: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肝脏是个“沉默”的器官,代偿能力很强,轻微的小损伤不仅不会引起患者出现症状,就连肝功能检测也常常显示不出任何异常。
因此,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尽管可以暂缓治疗,但不能疏漏监测,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尤其是对病毒活动情况、肝脏纤维化情况进行监测。
应综合评价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是否进行乙肝抗病毒治疗不仅要看肝功能是否正常,还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家族史和伴随疾病等多种因素。
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脏纤维化程度与年龄有明显关系:
昆明云医大肝病医院的研究显示,慢性HBV携带者炎症分级≥G2级或纤维化分期≥S2者的比例,11~29岁组、30~39岁组和40~60岁组分别为26.5%、39.4%和58.1%。随着年龄的增长,肝纤维化发生的风险增高。
有乙肝病毒感染家族史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肝病:
988例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研究发现,乙肝健康恢复组、慢性肝炎组的患者有乙型肝炎家族史的比例分别为2.2%和47.5%,母婴传播的比例分别为56.3%和93.7%。在肝硬化患者中,高达96.4%的乙肝患者为母婴传播感染。
肝功能是评价是否进行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指标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硬指标。
肝功能正常不等于肝脏没有病变,乙肝病毒感染者要定期监测,不要被1次肝功能正常所蒙蔽。
乙肝病毒携带者一定要定期监测,全面评估,及时治疗,才能防止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