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其他科室疾病 > 文章内容

乙肝患者喝酒的危害原来这么大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12-21 16:02浏览:

 酒和肝脏的亲和力最强,医学上称为酒精的嗜肝性。酒精摄入后,迅速被胃肠道吸收入血,绝大部分在肝脏进行代谢,仅2%~10%由肾、肺排泄。因此,肝脏必须马上把它变成对人体无毒性的乙酸,最后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可是,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功能下降,常常无法把酒精代谢成乙酸打出体外,有毒的乙醛在肝脏里变成了“毒药”,又会加重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损害。
 
急性肝炎潜伏期的患者大量饮酒,会造成急性肝功能衰竭。酒中含有的酒精会让乙肝患者肝中毒,从而出现其它各种各样的病症。下面给大家介绍饮酒对乙肝患者的危害。
 
肝细胞损伤
 
大家都知道喝酒伤肝,原因在于酒精中的乙醇在肝脏内代谢出乙醛,乙醛会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
 
正常人喝酒也会伤及肝脏,更何况有乙肝病毒的患者,只要稍喝一点酒都会造成肝细胞的损伤,使病情出现反复,令病情往不好的方向发展,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
 
肝脏免疫损害
 
你可能会说,那喝一点点啤酒总可以吧?啤酒酒精含量虽然低,但90%以上的酒精都要经过肝脏代谢。而乙肝患者肝功能比正常人弱,对酒精代谢所需要的各种酶的活性比较低,分泌量也少。此时摄入酒精,肝脏可能无法完成转化任务,酒精成分以及酒精代谢产物将对肝细胞造成直接损害,导致肝细胞坏死或变性,使病情加重或复发。少量饮酒是对正常人来说没关系,但乙肝患者的肝脏非常脆弱
 
少量的乙醛就足以造成肝损伤,并会引起乙肝病毒对肝脏的免疫损害。饮酒对乙肝患者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有乙肝的人群首要任务就是解酒,滴酒不沾。
 
病情恶化
 
临床发现爱饮酒的乙肝患者与不饮酒的乙肝患者在同病情、同治疗的情况下,饮酒的患者情况要糟很多,肝脏的代谢、解毒功能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对病情的治疗造成很大的困难。
 
因此肝炎患者在生活中,除了积极配合治疗以及检查外,还要做到禁酒,这样才能为疾病治疗提供好的保障。肝损害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要抱着喝一点低度酒的想法去偷腥。既然得病了就应该戒除这些不良因素。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对肝脏的保护,其中做到这3点很重要!
 
第一、作息有规律、不熬夜
 
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肝”,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是肝脏的排毒时间,所以一定要躺在床上休息
 
第二、食补护肝养肝
 
我国的传统医学素来有“五色饮食”的说法,而肝主青色,“青色入肝经”,因此平时可多吃一些青色的食物,例如菠菜、西洋菜、芥蓝、绿豆等,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的功效。
 
第三,定期检查预防病情恶化
 
乙肝患者必须定期做B超检查或其他肝指标检查,一旦发现病变迹象,必须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防出现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