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的致病力来源于细菌本身及其产生的毒素和蛋白酶类。细菌本身的M蛋白和细菌荚膜能抵抗机体吞噬细胞的作用,在链激酶、透明质酸酶等作用下使炎症扩散并引起组织坏死。所以在感染了猩红热之后就会快速的恶化,出现化脓性病变、中毒性病变、变态反应性病变。那么关于猩红热的预防我们要怎么做呢?还有它有什么发病机制和原理呢?
猩红热如何预防
1、及时就医:在猩红热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在发现周围有猩红热病人的时候,家长要对孩子的身体变化情况多加注意,一旦发觉孩子有皮疹或者发热的症状,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2、加强学校卫生:猩红热高发时期,学校要多加注意,对学校的卫生清洁要做到为,如果发现有可疑者要要求其停课、就医并接受隔离治疗。对于患儿接触过的餐具要做煮沸消毒处理,使用过的桌椅、用具要用苏打水擦拭消毒。保证学校教师的通风换气,每天都要保证至少三次、每次十五分钟以上的通风处理,每天对教室、文具、文具、餐具等进行严格的清洁。
3、通风、消毒:患儿居住的环境要经常开窗通风,患儿用过的手绢等贴身物品要用开水煮汤,达到消毒的目的。患儿在痊愈之后还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患儿的玩具和家里的家具都要用苏打水或者肥皂水擦洗一遍,对于一些不能擦洗的物品,要放在户外暴晒一到两个小时。
4、治疗、隔离患者:发现孩子患上猩红热要让孩子卧床休息,到院治疗或者在家里隔离治疗,患病之后就不要跟其他儿童接触了,与患儿有接触的人要戴口罩。另外抗生素治疗一定要足量,通常足量的抗生素在治疗24个小时之后,患儿就没有传染性了。
猩红热的发病机制与病理
1、化脓性病变,病原菌侵入咽部或其他部位,由于A组菌的M蛋白能抵抗机体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因而可在局部产生化脓性炎症反应,引起化脓性咽峡炎、扁桃体炎及邻近器官合并症,如中耳炎、乳突炎、颈淋巴结炎等;若细菌侵入血循环可致败血症。
2、中毒性病变,细菌毒素吸收人血后则引起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红疹毒素使皮肤和黏膜血管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殖与白细胞浸润,以毛囊周围最明显,出现典型猩红热皮疹,退疹时表皮细胞坏死引起脱皮,口腔黏膜也出现充血或点状出血,形成黏膜内疹。
3、变态反应性病变,病程2~3周,少数病人发生变态反应性病理损害,主要为心、肾及关节滑膜等处非化脓性炎症。
总的来说,猩红热是一种高发的传染病,并且它的传染速度非常的快,我们应该要注意预防。在出现了猩红热之后,我们要尽快进行治疗,并且进行隔离。在日常的生活中,患者使用过的餐具、坐过的椅子都要进行快速的消毒,还有患者居住的环境要注意经常换气通风,还要注意休息,如果患者出现了猩红热最好就不好跟别的孩子接触,以免造成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