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病是由哪种动物传染的?这是广大患者朋友都想知道的一个问题。登革热是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登革热病是呼吸、唾液、人与人之间的日常接触都无法传播病毒的一种疾病,登革热病是通过蚊虫叮咬感染和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那么,登革热病可以预防不?
在我国登革热病主要是由带有登革病毒的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感染人或造成传播。患者典型症状是突然发烧,伴有头痛、眼眶痛、四肢关节痛等,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出血甚至死亡。轻症患者如同“感冒”,延误隔离治疗,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感染登革热临床表现有哪些特点
蚊虫叮咬后经过3-15天(一般5-8天)潜伏期突然发烧,可持续达39℃以上;“三痛症”,即头痛、眼眶肌肉痛、四肢关节痛;“三红症”,即面部潮红、颈部潮红、胸部潮红;有皮疹,出血倾向(如齿龈、鼻腔少量出血),乏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民众应如何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可防可治的蚊媒传染病,防控登革热最关键的措施是防蚊灭蚊(包括灭幼虫和成蚊)。
首先是清除伊蚊孳生地。因为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病毒的雌性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而花斑蚊喜欢在静止的清水中产卵,例如家中的花瓶、阳台积水、室外废弃的缸罐、潮湿阴暗的场所。所以民众可以通过填平洼地、翻盆倒罐、清除积水;清洗花瓶等容器,罐子、瓶子、垃圾桶加盖,保持环境整洁来清除蚊子的滋生地,如果滋生地被清除了,蚊子就没有地方生长了,这也是治本措施。
二是整治环境卫生,杀灭成蚊。灭蚊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
三是做好防蚊措施,避免蚊虫叮咬。“花斑蚊”主要在白天叮咬人,高峰在早上8-9时及下午5-6时,成蚊喜欢呆在阴暗、潮湿、不通风的地方,民众应该尽量不要去这些地方。可以在家里装纱窗、使用蚊帐,室内可点燃蚊香。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的清晨和黄昏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四是一旦发现疑似症状要及早诊治,及早报告。
通过上文介绍你知道登革热是由哪种动物传染了吧。被蚊子叮咬后不仅仅会出现瘙痒难受,还会给我们带来感染登革热的风险,被蚊子叮咬后出现任何不舒服就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