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虫病是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病因是由于并殖吸虫寄生于肺部而引起的疾病,螃蟹或蝲蛄是肺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生吃或半生吃螃蟹,都可能使人感染肺吸虫,且人群普遍易感,儿童、青少年多见。
当人们吃进生的或未熟的螃蟹或蝲蛄后,肺吸虫的幼虫可能穿过肠壁,经腹腔向上穿过横膈而进入胸腔,最后在肺内发育成熟,产卵,临床上出现咳嗽、胸痛、咳果酱样或铁锈痰。虫体在人体组织中游走或定居时,对脏器造成机械性损害及虫体代谢产物而引起变态反应。若虫体移行至皮肤可出现皮肤或肌肉的皮下结节,多见于下腹部和大腿处,也可在胸壁、腹壁、阴部、腋窝、颈部、四肢等处,出现蚕豆至核桃般大小、圆形或椭圆形的皮下结节,散在或多个成串,稍隆出皮面,皮色正常,有轻度的痒感或刺痛感。结节初起时较软,后期变硬,结节有游走性是本病的特点。
预防肺吸虫病要注意
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
不要吃生的或半生的淡水蟹(如溪蟹、石蟹等)、蝲蛄以及野生动物的肉类;
不饮生水;
不要吃醉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