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其他科室疾病 > 文章内容

如何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12-06 19:26浏览:

 如何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在生育期间把病毒传播给下一代,这种传播方式称为母婴传播或垂直传播。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没有接受乙肝疫苗预防的情况下,乙肝妈妈所生的孩子60%在两年内可感染上乙肝病毒,乙肝“大三阳”的妈妈新生儿感染风险约70~90%,“小三阳”的妈妈新生儿感染风险约10~40%。在我国,有8%的孕妇是乙肝病毒感染者,母婴传播是乙肝流行的重要问题。
 
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有三个途径:宫内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宫内感染是指胎儿在母亲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感染;产时感染是指母亲在分娩的时候,新生儿吞咽了含有乙肝病毒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在分娩过程中因子宫收缩促使少量母血渗漏入胎儿血循环引起婴儿感染;产后感染实际上属于乙肝病毒(HBV)感染母亲和孩子的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哺乳和生活中密切接触传播。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在没有使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母婴阻断的情况下,产时感染占绝大多数,约为80%~85%,产后感染约10%~15%,宫内感染约5%~10%。因此,产时感染是乙肝母婴传播中最主要的途径。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最大危害是使感染慢性化。科学家们发现,年龄是感染乙肝病毒后发展成慢性病毒携带者的重要相关因素。胎儿在子宫内感染,出生后几乎100%发展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儿期感染,则有90%的孩子转为慢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比率很快下降,<2岁时为75%~80%;3~5岁时为35%~45%,6~14岁时为25%;成年以后,绝大多数人体都能抵御乙肝病毒感染,清除病毒或只表现为急性肝炎,只有3%~5%免疫力低下者才会转为慢性。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87.8%。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应≥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这种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的方法可使乙肝母婴阻断率可提高至95%。
 
少数母婴阻断失败者其主要原因胎儿在母亲体内的宫内感染。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主要发生在妊娠晚期,与母亲血液中病毒大量复制有关。因此,母亲HBVDNA>10^6或10^7拷贝/ml的母亲,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在怀孕7个月左右服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把乙肝病毒复制的水平抑制下来,就可以明显减少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