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其他科室疾病 > 文章内容

要想阻断母婴传播 乙肝妈妈你准备好了吗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11-22 19:29浏览:

 “医生,我有大三阳,我的孩子能要吗?”
 
“医生,我不想让我的宝宝和我一样感染乙肝,可以吗?”
 
这一声声问话道出了乙肝产妇的心声!我国是乙型肝炎感染大国,人群中HBsAg携带者比率约高达7.18%,而且育龄女性中约5.76%为慢性HBV感染者,其中1/3为慢乙肝患者,母婴传播在我国又是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约30-50%HBV感染者来自母婴传播,乙肝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在1岁以内一旦发生HBV感染,90%将发展为慢性感染。感染年龄越小,成为慢性携带者的几率越高,而且自身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采取对策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的源头预防,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是指乙型肝炎或无症状HBsAg携带的孕妇,在妊娠期或围产期将乙肝病毒经胎盘、产道、唾液、乳汁等方式传给婴儿,导致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过程。虽然乙肝病毒主要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但如果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很可能生下一个健康宝宝,这一过程称为乙肝母婴阻断,现在这一阻断率可高达98-99%。
 
要想阻断母婴传播,首先就要知道母婴传播的途径,目前认为母婴传播的途径包括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其中产时感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分娩过程中新生儿经过产道,接触含有HBV的母血、羊水等,或子宫的强烈收缩将母血挤到胎儿的血液循环中,如果出生后能立刻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就可以中和侵入体内的病毒,清除病毒,从而防止和减少新生儿的感染了。但是一定要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最好在6小时以内。
 
尽管有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联合免疫接种,仍有5-10%左右的新生儿感染乙肝,这考虑是发生了宫内感染,宫内感染成为乙肝母婴阻断的瓶颈。现在已经非常明确的一点是:孕妇体内乙肝病毒含量与母婴传播成正相关,也就是孕妇乙肝病毒的载量越高,越容易出现宫内感染,也越容易导致产后的免疫阻断失败。
 
孕晚期(孕28周后)是发生宫内感染的高危期,所以,针对预防宫内感染的发生,建议高病毒载量(HBV-DNA>106IU/ml)的孕妇在孕晚期进行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毒的载量,以减少HBV母婴传播。目前,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孕期相对安全的,孕期抗病毒治疗有效的降低了HBV病毒载量,可明显的增加母婴阻断率,但在服药过程中一定要在医生指导、监测下,不能随意漏服和停服。
 
会有妈妈问:“我能母乳喂养吗?”目前,所有指南都建议:如果新生儿在出生12h内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如果母亲正在服用对婴儿是否有影响不能确定的治疗药物时,不推荐母乳喂养;如果出现母亲乳头皲裂,渗血,肝功能异常者;或新生儿口腔溃疡、黏膜损伤时要酌情考虑暂停母乳喂养。
 
针对有限的最佳生育年龄,不管大三阳小三阳的妇女只要肝功能正常,尽量抓紧时间怀孕,若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出现肝功能受损就会更加被动。备孕时,一定要先全面的评价乙肝的病情,做好充分的准备,怀孕后及时到专科医院进行定期产前检查,监测肝脏情况,了解病情,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给予治疗干预。
 
我们做了十几年的乙肝母婴阻断工作,经验的积累就是拨开迷雾、又见彩霞的过程,我们希望乙肝的母婴阻断技术能帮助到每一位乙肝孕妇,希望经过我们不断的努力和完善,实现乙肝的零母婴传播。现在,你是不是对拥有一个健康的宝宝也很有信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