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结核病一直以来都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结核病可以说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中国结核病患病人数居全球第三位;结核病的发病和死亡数均排名第2位。肺结核的治疗应做到早发现,联合医生治疗、规律服用药物、全程认真治疗的原则,医生给予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患者才可以收获好的治疗效果。下面浅谈肺结核的治疗常见误区。
肺结核的治疗
对于每个患者来说,药物能控制病情,但不能根治疾病。为降低死亡率,患者应积极服用药物。为避免疾病传染给他人,患者应及早服用药物治愈疾病。为降低患病率,用药治愈患病者,减少患病人数是非常有必要的。用药要早,联合用药要恰当,用药量不宜过大,用药期间要监测病情。病程一般为6-9个月。用药治疗疾病疗效高达98%。
走出肺结核治疗的误区
误区一:肺结核治疗只需6个月疗程即可。
对于初治肺结核,国际标准短程化疗方案是6个月,但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病情的轻重个体差异较大,且伴随着合并症、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生,实际疗程因人而异。
误区二: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立即停药。
在肺结核的治疗过程中,由于化疗方案中每种药物都有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患者只需卸下心里包袱,与医生多沟通,积极面对治疗。
误区三:发生药物反应而不得不暂停抗结核药物时,易诱发耐药。
患者在治疗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应接受医生的正确处理,将治疗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对于不得已必须停药观察的处理,应该停药,待药物反应消失后,调整方案继续接受治疗。
误区四:肺结核治疗中,出现咯血是治疗失败的表现。
在肺结核的化疗过程中,有些患者出现咯血,少数患者咯血量还比较大,这些均不意味着治疗失败。
误区五:耐药结核病根本无法治愈。
一旦确诊为耐药肺结核,许多患者心灰意冷,觉得无法治愈了;还有些患者正好相反,全无意识,没有耐药结核病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