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其他科室疾病 > 文章内容

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仍需要筛查肝癌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11-13 14:31浏览:

 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也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通常包括3类: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性肝癌,其中肝细胞肝癌约占肝癌的90%。
 
目前已有充分证据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但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完全杜绝肝癌发生。特别是对于已存在肝硬化的患者,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下仍有可能发生肝癌。
 
因此,慢乙肝患者,尤其是慢乙肝肝硬化患者。哪怕正在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也应常规筛查肝癌的发生,筛查手段包括甲胎蛋白检测和肝脏超声波检查,有疑问时再进一步进行肝脏CT或磁共振(MRI)检查。
 
有研究表明,抗病毒治疗不能完全杜绝肝癌发生的原因可能与抗病毒药物疗效不佳、肝内病毒仍在持续复制、肝细胞的免疫破坏和炎症仍在持续有关。
 
但哪怕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下肝癌能有可能发生,这可能与抗病毒治疗前活跃复制的乙肝病毒就已经插入了肝细胞基因组造成了基因突变,使得肝细胞发生了癌变有关。
 
慢乙肝患者、特别是慢乙肝肝硬化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非常重要,规范、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够大大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但并不能完全杜绝肝癌的发生。
 
建议慢乙肝患者,特别是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的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积极随访,监控抗病毒药物的疗效,有应答不佳或耐药的情况时应及时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肝癌筛查,力求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