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其他科室疾病 > 文章内容

手足口病,中西医怎么看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8-23 20:36浏览:

 一直想写一篇手足口病的文章留在公众号里面给自己查看,也给需要的人看。对于手足口病,工作也息息相关。现在就简单说几个方面吧。
 
西医看手足口病
 
首先,从西医的角度来看是传染病,潜伏期一般3-7天。主要的症状是发热(不是所有都发热),出皮疹。皮疹的特点是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现在有一种疱疹性咽峡炎其实是两兄弟。都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只是疱疹性咽峡炎表现的是口腔成簇的小水疱,易破,遗留大面积糜烂面。手足口病通过粪-口传播,还有日常接触、飞沫传播。特别容易在幼儿园引起快速传播。
 
记住要点,识别重症
 
手足口病其实大多是轻症,也有少部分会转为重症。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发现可能会转为重症呢。如果孩子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那就需要大家多多警惕了。其中1-4可以自己在家观察。5-7需要去医院化验指标。
 
1、持续高热不退
 
2、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呼吸、心率增快
 
4、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手脚冰冷)
 
5、高血压
 
6、外周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7、高血糖
 
得了手足口病(西医怎么看)
 
我的观点还是得了手足口病还是要去医院确诊一下。大部分医生不需要实验室检测病毒,看到皮疹的形态就可以确诊了。按照医生的意见进行治疗就可以了。需要提醒的是,不需要去到大型三甲医院,人数多,排队久,更容易加重病情和交叉感染,去到二甲或者社区的医生已经可以判定了。如果是重症的可能,就优先去三甲的急诊。
 
中医专家看待手足口病
 
1、病因: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这个季节多湿多热。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多是感受了风热、湿热之邪,邪气侵犯肺脾以后,循经上炎,熏灼咽喉,或侵犯手足,在相应的咽峡和手足部出现皮疹。
 
2、症状:到目前来说,今年的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有一个特点:湿邪不明显,热毒较甚。所以容易伤及津液,咽喉充血非常明显,唇红,舌红苔少,发热相对较高,也可出现精神疲倦等中医所说的壮火食气的表现。
 
3、治疗:比如风热在表,可使用疏风清热、利咽的药物,如银翘散,如邪热伤津,合玄麦甘桔汤,夹湿为患,合三仁汤,或上焦宣痹汤。很多时候,小朋友还会出现积滞的情况,可加入麦芽、莱菔子等一起煎煮。湿热并重,气分热盛可用甘露消毒丹加石膏
 
羊爸爸看手足口病
 
中医讲长夏应脾,脾喜燥恶湿,湿重,脾胃功能相对就要差一些,这时候吃东西就尤其要注意了,不然吃下去的东西给脾胃增加了负担,结果就是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反而变得胃口差,不想吃东西,吃点就难受,腹泻、大便稀溏等,有时还伴口里黏黏腻腻的,口臭、溃疡等。所以,想要吃得爽还要身体健康,是要讲究方法的。
 
心灵手巧的可以在家自己熬点红豆薏米粥啊、酸梅汤(可以酌情加入陈皮山楂等)啊,豆腐鱼头汤啊,桂花醪糟啊...带给家人满满的爱与清凉。
 
中医食疗预防
 
中医认为手足口患儿的共性为脾胃运化不及,湿邪停滞,郁而化热,兼有风邪,甚则热毒炽盛,因此,无论治疗预防都要不可忘记这一根本。对于平素体质较差,消化吸收功能较差的孩子,不可清热寒凉太过,以免伤及脾胃。
 
想要预防和治疗手足口病,我们建议给孩子煲三豆饮——黄豆、黑豆、绿豆,既可以有效缓解咽痛症状,还可以缩短发热的时间。
 
三豆饮
 
取黄豆、黑豆、绿豆各15g,加水煮半小时,去渣喝水。如果连豆也吃掉会增加肠胃负担,所以三豆饮也不能打成豆浆。
 
从中医来说,三豆饮具有养中清热的作用。小朋友脾常不足,肝常有余,黄豆、黑豆可以养中气,养津液,并养肝木平疏泄,而绿豆则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如果小朋友舌苔厚、口气臭,大便不通,还可以加入淡豆豉10克,或白萝卜50克一起煮水,可以消食导滞。如果想调整一些口味,可以放少许瘦肉和少量盐。
 
解读手足口病EV71疫苗
 
记住几点:
 
1.疫苗只能预防引起重症的型别(肠道病毒71型),也就是说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是不能预防的。不是打了就一定不会得病。
 
2、大于5岁的孩子就不需要接种了,如果有二胎的家庭,大孩是在幼儿园就读的,小孩比较小,是可以考虑接种的。6个月以上就可以接种。3岁以下的小孩重症几率大一点。
 
3、如果是焦虑型父母或者纠结型父母,那就直接打吧。如果是懂中医辩证的父母,个人建议是可以从中医视角去早期解读手足口病和治疗的。
 
今日得到
 
1、手足口病可防可治,早期发现更重要
 
2、识别重症,去除担心
 
3、日常保健多补脾,关注小孩不要积食,少吃生冷,守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