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其他科室疾病 > 文章内容

慢性乙肝患者,请做胃镜检查!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8-15 19:51浏览:

 今天病房又收治了一个因大量呕血住院的危重病人。患者此次因进食坚硬的食物后出现频繁的呕吐鲜血,总量约1000ml,紧急送至医院抢救。患者有慢性乙肝的病史20多年,发病前无其他不适症状,平时身体很好,定期体检查肝功能都是正常的,曾行B超检查发现有脾大,肝脏回声增粗。经治疗病情稳定后,患者完善胃镜检查明确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消化道大出血。
 
一个平时很注意身体,定期检查肝脏的病人,突然就因为一些毫无征兆的原因,发生危及生命的上消化道大出血,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其实患者最主要的原因是乙肝,长期的慢性乙肝(15年以上),在乙肝病毒的破坏下,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形成,慢性乙肝患者肝硬化的年发生率为2%~10%。硬化的肝脏因为门静脉血液的回流压力升高导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
 
慢性乙肝发展为肝硬化的危险因素有:
 
年龄大;
 
男性;
 
转氨酶ALT持续升高;
 
乙肝病毒滴度高;
 
合并丙肝、丁肝或艾滋感染;
 
饮酒;
 
肥胖。
 
乙肝、肝硬化是肝癌的发生、发展的前期阶段,定期查肝功能、肝癌的标志物(AFP)以及肝脏超声是很多病人经常做的,很多乙肝患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肝脏本身上,其实肝癌只是肝炎、肝硬化的其中一个并发症,还有一种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的疾病-食管胃静脉曲张,容易被忽视,甚至很多医生也容易忽视。
 
研究表明,食管静脉曲张可见于约50%的肝硬化患者,与肝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约40%的早期肝硬化患者和85%的晚期肝硬化患者可发生静脉曲张。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可在没有明显肝硬化形成前的病程早期即发生静脉曲张及出血。目前的检查手段很难发现早期的肝硬化,因此很少人会注意到“悄悄长起来”的食管曲张静脉。
 
曲张的食管静脉,就像一枚潜伏在食管的定时炸弹一样,每天受到美味食物的反复摩擦、冲击,曲张静脉越来越薄弱,随时可能破裂导致大出血而危及生命。而食管静脉曲张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很难被发现,通过胃镜检查才能很清楚的显示。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年发牛率为5%-15%,6周内的病死率可达20%。未治疗患者后期再出血率约为60%,大部分发生在首次出血后的l~2年内。
 
早期发现食管-胃静脉曲张,尽早的采用各种方法治疗和预防出血,对乙肝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而这仅仅需要一次胃镜检查。
 
有以下情况出现时,建议胃镜检查明确有无食管-胃静脉曲张:
 
1、长期的乙肝携带病史(>15年);
 
2、B超发现脾大或慢性肝病表现或腹水;
 
3、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血小板低于正常值;
 
4、反复出现牙龈出血,出现黑便;
 
5、血生化示:白蛋白低于正常,胆红素明显升高;
 
6、B超、CT或MRI怀疑肝硬化。
 
因此,为减少乙肝患者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的风险,建议所有慢性乙肝患者都要定期做胃镜检查(至少每2-3年检查1次)明确有无静脉曲张,并作进一步预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