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06-29 09:06浏览:
次
表24-2 疾病统计常用指标的计算式和意义
统计指标 计算式 意义 (1)发病率(千分率、万分率)incidence rate 某年内某病新病例数/同年平均人口数×K 是衡量疾病发生频度的指标,常用于研究疾病发生的因果的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一般以纵观一年为期 (2)罹患率(%)attack rate 某病观察期间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是观察暴露于危险因素中暴发性发病的频度指标,观察时间根据该病流行期间长短和规律而决定 (3)二代罹患率(%)secondary attack rate 二代病例数/家庭易感接触者数×K 是衡量传染性疾病传播能力强度指标。它以家庭为单位,计算二代病例发生的频度 (4)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观察某时点某病现患人数/同时点暴露人口数×K 是观察某时点断面上人群现存某病的频度,又称现患率。它从时点断面观察疾病频度,是与发病率的主要区别 (5)感染率(%)infectious rate 感染某病原体人数/受检暴露人口数×K 是人群中感染某种病原体的频度指标,属于横断面观察,感染者不一定有临床表现,故其结果常高于患病率 (6)病死率(%)fatality rate 观察期间某病死亡数/同时期某病患者数×K 是指某病患者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是衡量该病预后的指标;与疾病别死亡率的区别是两者分母不同。 (7)生存率(%)survival rate 活过n年的病例数/观察期初的病例数×K 是衡量疾病防治效果,观察预后的指标 (8)病(伤)缺勤率(%)absenct rate 观察期间因病(伤)缺勤日数/同时期内应出勤总日数×K 评价社区或企业中病伤危害情况,是搞好劳动保护企业管理规划的重要数据 (9)平均每例缺勤日数(天/例)average absence days of each case 观察期间因病(伤)缺勤日数/同时期内因病(伤)缺勤例数 意义同上三、发育统计
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育水平,是衡量居民健康状况、研究环境对人群影响的重要指标;它与社会经济和营养条件关系密切,是评价医疗保健措施效果的重要方面。统计指标包括生长发育形态指标、生理功能指标和体能指标等方面。在妇幼卫生工作中还常用低出生体重儿百分比和畸形儿百分比等。所谓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 weight infant)是指活产儿体重不满2500g者;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期死亡率很高。例如纽约市1968年统计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期死亡率达140.5‰,而2500~3000g者为12.1‰,3000g及以上者仅5.6~8.0‰。高山大气氧分压低,妊娠期母体缺氧可导致低出生体重儿的百分比增高,据西藏人民医院于1978年统计1767例新生儿体重,2500g以下者占28.24%,显著高于同年上海市报告为4.8%的水平,而与Lichby(1975)报告在海拔3050米高的原低出生体重儿占30.8%相近。以上两项指标计算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