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4-25 09:26浏览:
次
—月—日—时
诊断日期—年—月—日
诊断单位 报告范围及诊断 职业病种类 病 名 确诊 疑似 1.急性中毒 2.慢性中毒 3.物理因素职业病 患者现在情况:1.照常工作2.休息
3.住院4.死亡 4.职业性传染病 5.职业性眼病 病因及处理摘要: 6.职业性耳鼻喉疾病 7.职业性皮肤病 8.其他职业病 更正报告病名
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日期
二、工作有关疾病
由于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某些不良因素,造成职业人群常见病发病率增高、潜伏的疾病发作或现患疾病的病情加重等,这类疾病统称为工作有关疾病。
(一)特点
1.工作有关疾病的病因往往是多因素的,工作环境及其性质能与其他危险因素联合起作用,职业因素虽是该病发生发展中的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因素,不像职业病那样病因明确;不良的劳动组织、工作条件,也可以是引起这些疾病的原因之一;除职业有害因素外,社会、心理、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均掺杂其中。如慢性非特异性呼吸系统疾病(CNRD)的病因是复杂而多因素的,吸烟、环境污染、个体敏感性及反复呼吸道感染都起着重要作用,尽管车间空气中有害物浓度低于容许量,仍然致CNRD,故CNRD还是工作有关疾病。
2.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从而促使潜在疾病暴露或病情加重、加速或恶化,接触矽尘工人患肺结核,可促进矽肺病情加剧。又如患有病毒性肝炎而未完全康复者,接触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可能会出现持续的非特异性症状或肝功能异常。此外,职业有害因素也可加重营养不良或寄生虫病等。
3.通过控制或改善职业环境,除可消除相应的职业病外,也可减少工作有关疾病,使原有疾病缓解。如工人在工作场所长期和过度地接触粉尘或刺激性气体、单独或同时伴有吸烟或大气污染,可产生肺通气功能下降,这些人往往会被误认为是年老体衰的结果,而忽视工作和生产环境的不良影响,对这种情况应取慎重态度,仔细地动态观察不同人群的通气功能,以确定其下降的真实原因。
工作有关疾病的病种,可在一般人群中出现,特别是一些“多因素疾病”,如高血压、运动系统的疾病、慢性非特异性呼吸道疾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许多行为失调的疾病的患病率或危险性,在某些职业人群中增加。对于类似这些病因复杂且其他因素又占相当重要地位的疾病,给工作有关疾病的确定上,常带来了更大的复杂性,该病又较职业病更常见,往往成为缺勤率升高的原因之一。由于工作有关疾病不能享受职业病的劳保待遇,也常常给那些因患工作有关疾病而缺勤、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者造成经济上的拮据。故重视对工作环境采取预防措施,在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或减轻严重的病理后果中都有显著的效果。
(二)常见的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前:
1.与职业的有关的肺部疾病 如慢性非特异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支气管哮喘及其所引起的慢性咳嗽、咳痰、劳动或休息时气急等征象。吸烟、反复感染、作业场所空气污染和不良的气象条件,常为此病的病因或诱发因素。其中吸烟及职业性化学有害因素的作用有时会成为致病因素。
2.骨骼及软组织损伤 如腰背痛、肩颈痛等,主要由外伤、提重或负重、不良体位及不良气象条件等因素引起。在建筑、煤矿、搬运工人中更为常见。传统的机器构造常根据男工的要求设计的,因此对女工不合适造成肩颈痛。腰背痛常表现为:①急性腰扭伤;②慢性腰痛、腰肌劳损、韧带损伤和腰椎间盘突出症。
3.与职业有关的心血管系统疾病长期接触噪声、振动和高温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过量铅、镉等有害因素的接触,也能使肾脏受损而引起继发性高血压。高度精神紧张的作业、噪声寒冷均可诱发冠心病;职业接触二硫化碳、一氧化碳、氯甲烷等化学物质,也能影响血脂代谢、血管舒缩功能及血液携氧等功能,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增高。
4.生殖紊乱经常接触铅、汞、砷及二硫化碳等职业危害因素者,早产及流产发病率增高。
5.消化道疾患某些职业因素可影响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与发展,如高温作业工人由于出汗过多、盐分丧失,导致消化不良及溃疡发病率增高;又如重体力劳动者和精神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者,同时又吸烟(或酗酒)较多者均可导致溃疡病多发。
6.行为心身病 是指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病程演变中起主导作用的疾病,工作场所和家庭环境是不良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来源,这些疾病包括紧张性头痛、眩晕发作、反应性精神病等。
尚有一些化学物质可引起体细胞或生殖细胞突变,导致肿瘤发生和遗传特征的改变,引起遗传缺陷和先天性疾病。或使正常妊娠发生障碍,出现不孕、流产、胎儿早期死亡、畸胎。还有一些化学物质为一般致畸物,其作用仅发生在妇妇女妊娠初期的细胞分化期和胚胎器官形成期,故只影响该胚胎的正常发育,造成胎儿畸形,而无遗传作用。这些影响,既不属工作有关疾病,也不属职业病,但属控制职业有害因素的重要内容。
三、工伤
系指工人在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工伤不仅能造成缺勤,而且可引起残废,甚至死亡。
(一)事故的类别
即直接使职工受到伤害的因素。直接引起职工伤害的因素可分为机械伤、温度伤、化学伤及电伤等,其种类极多,涉及面很广,严重的头部伤和重要内脏器官的损伤可以致命,眼外伤有时可致盲,上、下肢的严重外伤可致残,即使轻伤也常可引起一时性丧失劳动能力而误工和影响职工健康。
(二)工作的主要原因
1.生产设备缺陷生产设备质量差或维修不善,容器管道不严密,工具、附件或设备有缺陷等。
2.防护设备缺乏或不全 生产设备上缺少安全防护装置,如机器的轮轴、齿轮、皮带、切刀等转动部分缺乏安全防护罩。
3.劳动组织不合理和生产管理不善①生产设备及安全防护装置无专人管理及定期检修制度;操作规程和制度不健全;②对工人技术指导及安全教育不够;③个人防护用品缺乏或不适用。
4.个人因素 ①健康状况。身体有病或某种缺陷,又从事不合适本人的作业;②工人的年龄、性别、精神因素、文化水平及生活方式等。5.操作环境因素如生产环境布局不合理,操作场所过于拥挤,照明不良或不合理,不良的微小气候,噪声或空气中含有毒物质或有害气体,这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成为工伤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