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其他科室疾病 > 文章内容

精神病的防治康复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9-08-20 07:36浏览:

 1、我国精神病防治和康复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近年国内外调查资料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和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精神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社会的变革,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重新组合,家庭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传统儿童的抚养方式和对老人赡养传统的冲击,以及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革等,都会使人们心理紧张因素、应激因素增加,社会生活环境中的有害刺激,如噪音、污染、拥挤等,亦均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以上种种因素使精神病的患病率有所上升。
  根据我国1982年全国12个地区精神病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精神病总患病率为10.54‰。以此推算全国有各类精神病患者1395万人。其中致残最重的是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发育迟滞,前者患病率最高,总患病率为5.69‰,后者次之为2.88‰。近年来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精神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例如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酒类消耗增加,酒依赖和酒中毒性精神障碍,已从1982年的 0.2I‰,上升至 372.7‰。在广东省,据调查,全省约有 72万精神病人。每年约有新发病人1.4万余例,从目前调查情况看来,我省精神病的发病率也是呈上升的趋势。
  随着我国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迅速增大,老年期的常见精神病——老年期痴呆的人数亦日益增多。据调查,城市中、重度老年期痴呆在65岁以上人口中的患病率为1.82%。8O岁以上为10%。这类病人致残程度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的负担。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精神残疾患者的基数大,但服务设施、人员相对不足,使我国面临的精神病防治工作和慢性精神残疾的康复任务十分繁重。社会上对这方面的需求必将与日俱增,加强精神病人士的社区康复势在必行。

2、什么是"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
  精神病防治康复是一项业务广泛、多学科、跨部门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综合性;"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是符合科学、体现人道、齐抓共管的有效模式,有深刻、丰富的内涵,是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基本工作方针。这一方针渗透这项工作的各个方面,不仅体现在防治康复方法,还体现在组织管理体系、治疗康复系统,乃至对病患者的管理。
  "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是指:建立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尽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完善医疗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系统,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采取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康复训练和社会服务等综合防治措施,推行体现人道、有利于患者参与社会生活的开放式管理,促进精神病患者康复,预防精神疾患发生。
  "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的工作基础就是建立社会化的工作体系,精神病防治康复的社会化工作体系即自上而下建立组织管理网络、技术指导网络和治疗康复系统。其中组织管理网络是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根本保证;技术指导网络提供技术支持,是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技术资源中心;落实患者的治疗康复措施主要依靠治疗康复系统。在这个工作模式中,组织管理体系、技术指导网络和治疗康复工作系统注重社会化,防治康复方法强调综合性,对病患者管理方式突出开放式。用简单的话可以概括为“社会化的工作体系,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开放式的管理”。

3、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组织管理网络及其职能是什么?
  做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必须要完善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尽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组织管理网络,采取社会化的工作方式。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组织管理网络自上而下建立。国家成立由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中国残联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协调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街道(乡镇)、居(村)委会及千人以上企事业单位层层建立协调机构--精神病防治康复领导小组,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由于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因此,各级精防康复领导小组必须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序地开展工作,各级精神病防治康复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卫生、民政、公安、计划、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残联等有关部门组成(视当地情况可扩大到教育、宣传等部门),综合协调和组织本地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调运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同时下设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办公室,具体组织开展工作。
  组织管理网络的工作职能是对本地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制订实施方案,确定相关政策,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运作,对本地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

4、残联在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中的职责有哪些?  
  残联在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中的职责主要是协助政府,动员社会,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协调、服务工作,维护精神残疾者的合法权益。具体地讲:
  (1)当好政府的助手和参谋。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工作,动员、宣传领导,协调有关部门,不能有等靠思想,主动介入,深入调查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具体的措施和意见,为政府宏观决策出谋划策,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服务作用。
  (2)发挥督导作用。各级残联主管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同志要理清工作思路,正确掌握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基层开展工作,要认真落实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善于发现问题,对方案、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解决,保证任务目标的完成。
  (3)为精神病患者服务。要以精神病患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解决精神病患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5、精神病康复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精神病康复与躯体疾病康复一样,遵循相同的基本要求。精神病康复主要内容是对患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尽量采取各种措施,改善功能,特别侧重和心理与社会功能训练,调整周围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以加强或维持患者现有的功能水平,最终目标是尽可能恢复各种功能而回归社会。概括来说精神病康复的概念和原则有以下五点:
  (1)认真训练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行为技能
  以训练行为技能的康复措施为中心,辅以适当的维持性药物,使残疾者尽可能恢复参与社会生活的功能,最大限度重建独立生活能力。
  (2)调整残疾者的周围环境和社会条件
  所调整的环境包括医院、社区及家庭内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促使社会各阶层理解和支持,并在服务设施和生活条件上尽可能照顾到。C理与社会功能障碍的需求
  (3)始终贯彻在心理和情绪上给予支持和教育
  在实行各种康复措施时,始终结合有效的心理?台疗,从情绪上和理智上理解和关心残疾者的心理处境,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和干预,努力促进康复。
  (4)积极采取家庭教育和于预的措施
  动员家庭成员参与社区和家庭进行的教育和干预。进一步发挥社区康复网络,基层康复队伍在这方面的作用,促进家庭担负起应尽的责任。
  争取精神残疾者以不同途径和方式回归社会,按不同对象和具体条件,建立各种过渡性康复设施,积极寻求不同的途径和方式重返社会,尽力争取社会支持以解决精神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6、我国现阶段的防治康复方法和措施有哪些?
  根据我国的国情,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订了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计划和实施方案,强调指出,要充分利用初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建立由精神病院、医院精神卫生科(站)、技术指导机构的社会防治科、农村卫生院、单位医务室、社区康复站、工疗站、福利二厂(车间)、生产福利院等各种机构与家庭看护组、家庭病床有机结合、分工协作的精神病治疗康复系统。
  我市有各类精神病患者2万余人; 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大力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建立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康复服务网络;采取药物、工疗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个人家庭生活、职业和社会功能,促使回归社会成为自食其力者,减轻残疾者及家庭的痛苦,维护社会治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十五"期间我市对2万余名精神病人开展综合防治。主要康复措施:
  (1)建立网络: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康复服务网络;
  (2)摸清底数,区分病况:各地的管理机构、技术指导机构、治疗康复机构协作,调查本辖区的精神病患者人数、类型、病因和患病程度,针对不同对象提出相应的治疗,康复和管理方案。
  (3)监护服药:建立家庭看护小组和家庭病床,对所有患者提供不同等级的监护。为每位病人建立3人监护小组(病人家属、社区医生、居委会干部),对病情重无条件住院的病人建立家庭病床,定期随访,记录病情,监督按时服药,进行治疗康复指导、心理疏导,解决困难,防止自伤和危害他人及社会;。
  (4)重症急性精神病患者要转入精神病院治疗,医院要采取开放式管理和工疗、娱疗等康复措施,创造条件使其尽快返回社会。
  (5)举办工娱机构,组织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参加适当生产劳动、精神病院兴办福利性工场或农场,对病情改善,但无家可归或有家不能归的长期住院病人,提供就业机会。开展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和文体娱乐活动,同时进行医疗监护。每个街道至少有一个工疗站,安排精神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同时进行医疗监护。每个街道、乡镇都要办一些福利工厂,安排病情稳定,有劳动能力的精神病人就业。对于长期被关锁在家的病人,应组织力量,给予治疗,解除关锁。
  (6)参与社会:病情轻或稳定控制的病人,创造条件使其回归社会,参加正常社会生活、工作和学习。

7、精神病人治疗、康复形式有哪些
  精神病人的治疗形式主要有:住院治疗、设立家庭病床、定期门诊、家庭治疗。住院治疗主要针对重度急性期的精神病患者,使患者在医院内接受药物治疗、电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等,有效控制病情,为出院后的社区康复创造条件;家庭病床主要针对病情较重,但无条件住院的精神病人提供的一种治疗方式,由医疗机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承担治疗任务,制订治疗和康复计划,定期出诊,填写规范病历;对出院后仍需重点监护的病人应当定期到专科门诊进行治疗,以保证疗效的稳定,有条件的地区,也可在社区建立康复站,由专业人员定期在康复站为精神病人服务;家庭治疗主要针对病情比较稳定的精神病患者,承担这部分病人治疗任务的人员主要是街道(乡镇)、居(村)委会的专(兼)职精防康复医生,通过定期随访及监护小组督促病人按时服药来完成。
  精神病人的康复形式主要有:医院内康复训练服务、医院外康复训练服务。其中医院外康复训练服务又分为家庭康复、工疗站以及其他职业康复。家庭康复是目前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一种主要形式,监护小组是家庭康复的主要承担者,它由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居(村)委会干部、基层精防康复医生和其他志愿者组成,对病人督促服药的同时,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家庭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组织一些活动,帮助其参与社会生活;工疗站是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中一种重要的康复形式,它是在政府的扶持下,多以街道(乡镇)为单位而建立的,采取多种形式,为精神病康复者提供康复、管理、就业服务的福利性事业,主要有依附型、独立型、托管型三种类型,接收、安排精神病康复者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开展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训练和文体娱乐活动,同时进行医疗监护和心理康复;其他职业康复形式包括回原单位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福利工厂就业以及在社会公开就业。对康复后的精神病患者,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供职业介绍、就业指导,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同时对他们进行心理、职业技能的辅导,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促进康复。对农村精神康复者进行劳动技能训练,帮助他们提高劳动生产能力,改善生活状况。

8、精神病人的康复训练措施有哪些?
  (一)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
  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是训练精神病患者逐步掌握生活技能,生活技能的水平方面,较低的是基本维持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较高的是“文体娱乐活动”的能力,以至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可分为以下三方面进行训练。
  (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主要是针对病期较长的慢性衰退患者。这些患者往往行为退缩,情感淡漠,活动减少、生活懒散,仪表不整,甚至完全不能自理日常生活。具体措施可着重培训个人卫生、盥洗、饮食、衣着、排便等活动,坚持每日数次手把手地督促教导和训练,并可结合奖励刺激。除了严重衰退者缺乏效果外,大多在2一3周内即明显改善。但这种力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一旦放松,即可回复原状。至于其他未出现衰退的患者,由于急性发病期过后尚残留某些精神障碍,也可影响日常生活活动。通常表现较为被动,懒散以及对事物缺乏情感关注等,则需进行督促和引导。
  (2)文娱体育活动训练:着重于培养社会活动能力,加强社会适应力,提高情趣和促进身心健康。文娱体育活动的内容应按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除一般的游乐和观赏活动外,可逐渐增加带有提高学习和竞技性质的参与性内容。如歌咏、舞蹈、书画、乐器演奏、体操、球类比赛等。又如举行智力竞赛,音乐欣赏等。
  (3)社会交往技能训练:精神病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往往因脱离社会生活而削弱,在慢性患者甚至严重削弱以至丧失。而这项技能对参与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应尽可能促进其恢复。目前对慢性精神病患者已逐渐采取社会交往技能训练,以改善患者对付应激情况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适当参与社会生活
  (二)学习行为的训练
  学习行为的训练是训练患者学会善于处理、应付各种实际问题的行为技能。训练的内容包括一般教育性活动和家庭生活技能两部分。
  (1)一般性教育活动,如卫生常识教育、科技知识教育。以提高其常识水平,及培养学习新事物和新知识的习惯,以免过份脱离社会现实。
  (2)家庭生活技能训练:在社区康复中,应训练精神病残疾者重新掌握家庭生活技能,包括家庭清洁卫生、家庭布置、物品采购、食物烹该、钱财管理及社交礼节等
  (三)工作行为的康复训练
  工作行为训练指劳动作业与职业活动方面的技能训练。
  (1)简单劳动作业:又称“工疗”,一般集体进行,工种较简单易做的,如贴信封、糊纸袋、拆纱团、参加病房卫生工作,帮助开膳等。
  (2)工艺制作活动:内容包括
  ①各种编织:织毛衣、织网袋、编篮筐等;
  ②各种美术品:绘画、书法、摄影、雕刻等;
  ③布制或木制玩具,各种模型制作,书籍装订、园艺种植等。上述活动根据不同病程及病人要求指导参加训练。参加训练的病人,可按其完成任务多少,给予适当的物质金钱奖励,以提高其参加操作的积极性。
  (3)回归社会前职业训练:这是回归社会就业前对口的职业训练活动。

9、精神病的社区康复有哪几种形式?
  (一)家庭病床
  家庭病床是我国独特的社区医疗服务形式之一。它一方面弥补了医疗机构床位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减轻了病员和家属的负担,对于缓解看病难和住院难起着一定作用。
  家庭病床主要收治两类对象:一类是病情虽较重,但尚不必住院治疗的病人,例如病情不稳定,有波动或有复发迹象,但无严重自伤或伤人倾向的病人;另一类是应住院但由于各种原因暂未能住院的,例如患者病情严重,关锁于家,但限于经济条件,无法住院治疗老。近来有些精神卫生机构,扩大家庭病床的服务范围,为那些新近出院者建立家庭病床,提供出院后的系统服务,指导家庭康复和药物维持治疗,也收到较好效果。
  家庭病床可由区或街道的专业或兼职医生进行,家庭病床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1)建立病历;
  (2)制订防治康复计划;
  (3)定期访视病人,指导服药和进行心理治疗,并进行记录。
  (4)效果评估和康复防治计划的修改。
  家庭病床的建立,减少了病人复发和需要住院,为相当部分长期关锁的精神病人解除了关锁,可能是由于病人在家庭环境中接受持续的治疗和指导,与家庭和社会生活保持密切联系,既防止了社会功能的衰退,又促进了社会功能的康复
  (二)家庭病床看护小组
  在我国,绝大多数病人在社区中和父母住在一起或生活在自己的家庭中。建立家庭看护小组和群众性看护网是我国这方面的一项创造,“九五”实施方案规定:“建立家庭看护小组,看护小组由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干部、基层卫生人员、患者家庭成员组成。其职责是:定期随访、记录病情,监督按时服药,进行治疗康复指导;心理疏导,解决困难;防止自伤和危害他人及社会当地公安派出所与看护小组密切配合,协助管理。”上海徐汇区曾对看护网建立5年的二作进行总结,200例精神分裂症前后各5年的自身对比,发现看护网建立后,再住院率下降,社会肇事明显减少,伤人毁物也明显减少,病人的社会功能也有所康复。表明家庭看护小组及群众性看护网在防止精神病人复发和康复中起到一定作用

10、精神病人检出率、监护率、显好率、社会参与率、肇事率是指什么?
  精神病人检出率、监护率、显好率、社会参与率、肇事率是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五个重要指标。这五个指标是来自于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统一表卡。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统一表卡是推行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措施,规范了自摸底调查到检查评估的每一个环节的操作,确保了精神病人数和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它共有九张表卡。检出率是指经过摸底调查,已经建档立卡的精神病人数占该地区覆盖总人口数的比例。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要求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市(县)精神病患者的检出率不得低于覆盖人口总数的6‰。监护率是指通过监护小组、家庭病床、工疗站、社会就业及精神卫生机构,接受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治疗与康复的精神病人数占摸底调查精神病人数的比例。已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市(县),精神病患者监护率要达到95%以上,新开展的市(县)要达到90%以上。显好率是指通过采取有效治疗康复措施,病情稳定,症状缓解的精神病人数占所监护精神病人数的比例。已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市(县)显好率要达到65%以上,新开展的市(县)要达到60%以上。社会参与率是指生活能自理,参加家务劳动、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的精神病人数占所监护精神病人数的比例。已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市(县)社会参与率要达到55%以上,新开展的市(县)要达到50%。
  肇事率是指精神病人肇事程度达到违反社会治安管理条例以上的总次数占精神病人总数的比例。已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市(县)肇事率要下降到0.2%以下,新开展的市(县)要下降到0.5%以下。

11、精神病康复工作如何评估?
  精力中病防治康复工作,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性的社会工作,在进行评估时,可以在以下三方面进行评估:
  (1)覆盖面评估
  是指精神病人能不能得到防治康复服务和应得到某种服务的病人,是否都能得到相应的服务。
  (2)服务质量评估
  精神病防治康复,除有数量评估指标外,还应有质量评估要求
  (3)效果评估
  主要是指看病人参加康复治疗后,病情是否稳定,是否能就业和出勤及对其社会功能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