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2-07-17 19:48浏览:
次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是神经毒性药物治疗的常见和致残后果,但是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和临床影响的风险因素尚不明确。
2018年11月2日,美国癌症学会《癌症》在线发表韦恩州立大学医学院和卡马诺斯癌症研究所的大数据研究报告,分析了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风险因素。
该研究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最终结果(SEER)与联邦医疗保险索赔数据库,回顾分析了1万1149例年龄≥66岁II~IV期乳腺癌患者(无第二癌诊断且无原有神经病变)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预测因素。
结果,总体而言,化疗开始后1年内,8.3%的患者新发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化疗开始后大约3个月出现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风险,1年内风险持续增加。
以下药物一线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风险依次为:
紫杉醇:15.9%
卡铂+紫杉醇:11.9%
卡铂+多西他赛:9.3%
卡铂:7.7%
多西他赛:6.6%
非神经毒性药物:5.0%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发生风险较高的相关因素:
乳腺癌诊断时相对较年轻(对于该联邦医疗保险样本)
乳腺癌分期II或III期
已婚或类似状态
合并症较少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发生风险与种族或贫困指数无关。
因此,该联邦医疗保险索赔数据库研究结果表明,年龄≥66岁乳腺癌女性容易受到紫杉类、铂类药物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治疗后大约3个月出现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风险,故有必要开展关于症状出现和临床影响(例如停止化疗和辅助治疗)的前瞻研究,以确定如何更好地告知患者该风险并管理该人群的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