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2-07-17 19:26浏览:
次
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日前启动全国早期胃癌防治宣传周,超过400家联盟成员举行了一系列早期胃癌筛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主任、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指出,全球近一半的新发胃癌患者和死亡病例在我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延长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也是提高我国消化道肿瘤防治水平的关键。建议40岁以上高危人群定期开展胃癌早期筛查。
九成胃癌发现时为进展期
胃癌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二大癌症死因。近年来,我国胃癌防控取得一定成就,但仍面临诸多挑战。胃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多,每年胃癌新发病例67.9万例,死亡病例49.8万例。胃癌发病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45岁以上的人群发病也快速上升。
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胃癌潜在患者人数众多。以胃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Hp)为例,它可以通过诱导强烈的胃部炎症反应导致胃癌发生,大约每2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感染Hp。除了胃炎、胃溃疡等胃病高危人群外,还有由于高盐饮食、重度饮酒和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庞大胃癌“后备军”。
与此同时,我国公众对早期胃癌筛查意识薄弱,90%的胃癌患者发现时已是进展期,错过了最佳诊治时机。
40岁以上高危人群应筛查
胃癌如果早期及时筛查,无需“谈癌色变”。在欧美国家,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在日韩等国家已达到90%。而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则不足10%。此外,导致胃癌发生的最重要可控因素之一的幽门螺杆菌,通过尿素呼气试验等方法即可确诊,确诊后规范用药就可根除。数据显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胃癌发生风险达46%。
怎样实施既简便又行之有效的早期胃癌筛查策略,一直是政府和医学界关注的焦点。李兆申说表示,既往我国开展的胃癌筛查多依赖胃镜这种侵入性检查,不符合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的国情。研究表明,我国40岁以上人群胃癌发生率显著上升,因此在40岁以上高危人群中进行早期胃癌初筛,发现疑似患者再进行精确诊治,符合中国国情,是创新实用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