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肿瘤疾病 > 文章内容

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可实现长生存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0-05-27 09:28浏览:

什么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是一种精准的治疗方式,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应用基因检测找到合适的“靶”点,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差异,将肿瘤细胞的特殊性作为靶点,利用药物针对性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从而达到消灭肿瘤的作用,而对正常细胞的损害较小。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虽然靶向治疗副作用小,但也不建议患者在没有明确基因突变状态的情况下“盲试”靶向药,贻误病情的同时,对患者的身体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靶点呈现多样化

程颖教授表示,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针对EGFR敏感突变的靶向药物被称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也就是EGFR-TKI。另一个靶点ALK,叫做“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是继EGFR敏感突变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在我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LK阳性的发生率为6.6%~7%[1-3];对于无法手术的晚期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专门的靶向药物ALK-TKI可供选择,并逐渐形成了以一代克唑替尼、二代塞瑞替尼、阿来替尼、其他后代ALK抑制剂为代表的治疗梯队。并且,ALK-TKI治疗后如果出现耐药,可更换新一代的靶向药物,或者考虑换用全身化疗或免疫治疗等其他疗法。

非小细胞肺癌中,除了EGFR、ALK等常见的肺癌驱动基因突变外,还有许多其他基因改变也参与到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如ROS1重排等,针对这些靶点的药物有很多研究和探索都在进行中[4],希望能为更多肺癌患者带来生存的希望。

序贯治疗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现长生存

近年来靶向药物的不断发展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ALK融合又被称为“钻石突变”。程颖教授表示:在临床中发现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ALK-TKI治疗的近期疗效较好,但后续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耐药;而为了让患者能够获得长时间的生存,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就要进行综合考虑,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如何来进行排兵布阵,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因为后续如何治疗对于患者的整体生存至关重要。

目前,自第一代克唑替尼于2013年在中国上市以来,后续7年时间内,第二代塞瑞替尼、阿来替尼也陆续在我国上市。临床医生针对不同的患者,合理使用这些药物后,把晚期肺癌当做慢性病进行管理已经成为可能。

克唑替尼是第一个针对ALK靶点的小分子TKI药物,对ALK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就二代ALK-TKI阿来替尼而言,多项研究证实一线阿来替尼治疗可以进一步延长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在真实世界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克唑替尼一线序贯后代TKI治疗可以为患者带来长期的生存获益。

随着中位生存期的不断延长,晚期肺癌患者“长期生存”已非罕见,肺癌已经可以被当作慢性病对待。尤其是对于ALK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序贯治疗是一个重要的治疗策略(序贯治疗的意思是指“一个接着一个治疗”,其目的是增加疗效、减低副作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患者从初诊、初治开始,把现有的治疗手段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理特征进行合理的排兵布阵,是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的关键。

总之,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案,持续提高患者长期生存比例、降低癌症死亡率,将有助于实现我国“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

疫情期间,肺癌靶向治疗患者自我管理及就医须知

口服靶向治疗药物且病情平稳的肺癌患者在疫情期间一定要维持原有药物治疗。

注意观察自己症状是否稳定:包括体温、咳嗽、痰液性状、呼吸困难、疲乏、疼痛不适等。

靶向治疗的肺癌患者若病情平稳,可根据病情情况适当推迟复诊及影像学评估。

肺癌患者应尽量在当地医院就诊,避免不必要的旅行。

可以采取预约就诊、电话随访、微信交流、网上就医等方式进行随诊。

如病情平稳,仅需开具靶向治疗的药物,可以请家属带上全部病例资料和相关证件到医院代为取药。

部分城市已经出台相关政策,可一次开具较长时间的治疗药物,减少外出开药频次。

如有疫区接触史、发热和/或合并呼吸道症状接触史、或确诊/疑诊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史,或接触聚集性发病患者,需居家单间隔离14天,解除隔离期之前,不能行门诊就诊。

靶向治疗肺癌患者如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或其他新发症状,需于当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排除新冠肺炎后再进一步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