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肿瘤疾病 > 文章内容

小肠肿瘤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3-06-22 20:08浏览:

【病因】

  一、病因:

  小肠肿瘤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

  有些学者认为小肠肿瘤与上述某些致癌物质的影响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减退有关;还认为与遗传因素及某些后天性疾患有一定关系。如消化器官的癌,由遗传而发生的癌与非遗传的相比,常常在多脏器内发生;小肠恶性肿瘤常常有第二个原发病灶发生。这说明部分小肠恶性肿瘤的多发病灶或同时伴有胃肠道其他恶性肿瘤与多基因可能有关。还有学者认为小肠癌的发病因素是,某些胆酸如去氧胆酸、原胆酸等及其在细菌作用下的一些降解产物有致癌作用,故在十二指肠慢性炎症的基础上,经过胆汁中某些致癌物质的作用,可导致癌的发生。

  二、病理机制:

  小肠肿瘤有良性及恶性两类。良性肿瘤较常见的有腺瘤、平滑肌瘤,其他如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等。恶性肿瘤以恶性淋巴瘤、腺癌、平滑肌肉瘤、类癌等比较多见。腺癌可突向肠腔内生长,呈息肉样,也可沿肠壁浸润生长,引起肠腔狭窄,一般腺瘤和癌常见于十二指肠。其他则多见于回肠和空肠。此外,小肠还有转移性肿瘤,可由胰、结肠和胃癌直接蔓延,也可从远处经淋巴管或血行播散而来,如卵巢癌、黑色素瘤等。

【症状】

  一、 症状体征:

  临床表现很不典型,常表现下列一种或几种症状。

  1、腹痛:

  是最常见的症状,多因肿瘤的牵伸。肠管蠕动功能紊乱等所引起,可为隐痛、胀痛乃至剧烈绞痛,当并发肠梗阻时,疼痛尤为剧烈。并可伴有腹泻、食欲不振等。

  2、肠道出血:

  常为间断发生的柏油样便或血便,甚至大量出血。有的因长期反复小量出血未被察觉,而表现为慢性贫血。

  3、肠梗阻:

  引起急性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肠套叠,但极大多数为慢性复发性。肿瘤引起的肠腔狭窄和压迫邻近肠管也是发生肠梗阻的原因,亦可诱发肠扭转。

  4、腹内肿块:

  一般肿块活动度较大,位置多不固定。

  5、肠穿孔:

  多见于小肠恶性肿瘤,急性穿孔导致腹膜炎,慢性穿孔则形成肠瘘。

  6、类癌综合征:

  由于类癌细胞产生的5-羟色胺和血管舒缓素的激活物质缓激肽所引起,主要表现为阵发性面、颈部和上躯体皮肤潮红(毛细血管扩张),腹泻,哮喘和因纤维组织增生而发生心瓣膜病。常因进食、饮酒、情绪激动、按压肿瘤而激发。大多见于类癌而有肝转移的病人。

  二、 相关检查:

  可行癌胚蛋白测定。

  三、 诊断:

  可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得出诊断。

【饮食保健】

  1、不过食生冷或辛辣刺激性食物;

  2、避免暴饮暴食,注意口腔卫生,可有效地降低小肠疾病的发生,同时也能减少小肠恶性肿瘤的发病。

  3、烈性酒、辛辣、燥热、刺激性食物,对肛门有刺激作用,一定不能吃。

  4、高脂肪饮食及低纤维食物。

  5、尽量少吃油炸、熏烤及腌制食物。

【护理】

【治疗】

  暂无相关资料。

【检查】

  小肠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x线钡餐检查,由于小肠肿瘤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又缺少早期体征和有效的诊断方法,因此容易延误诊断。对具有上述一种或数种表现者.应考虑小肠肿瘤的可能,需作进一步的检查。

  1.X线钡餐检查,对疑有十二指肠的肿瘤采用弛张性十二指肠钡剂造影。

  2.纤维十二指肠镜、纤维小肠镜检查及选择性动脉造影术.可提高小肠肿瘤的诊断率。

  3.由于类癌病人血中5-羟色胺升高.故对怀疑类癌的病例,测定病人尿中的5-羟色胺的降解物5—羟吲哚乙酸(5-HIAA),有助于确定肿瘤的性质。

  4.必要时可行剖腹探查。

【鉴别】

  暂无相关资料。

【并发症】

  可引起出血、套叠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