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06-22 20:00浏览:
次
血管球瘤(血管平滑肌神经瘤,血管神经肌瘤,血管神经瘤)
(一)发病原因
病因不明,部分病例中,外伤可能是其诱因。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可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血管球是位于皮肤中的一种正常结构,是小动、静脉之间的短路,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是交感神经及感觉神经末梢。血管球在肢体末梢较多,尤其是在手掌侧、足跖侧及手指足趾甲下分布较多。正常的血管球大小约1mm,有调节体温作用,与出汗有关。血管球内有血管球细胞,是一种内皮细胞,外被很薄的胶原网包绕,为何转变成瘤,机制不清。血管球瘤为直径2~3mm的圆形肿物,包膜完整,色深红或暗紫。剖开瘤体有血液流出,则肿瘤呈暗灰色。镜下无特殊改变,只是血管球细胞及无髓鞘神经纤维显著增多。
血管球瘤可分单发性血管球瘤和多发性血管球瘤。单发性血管球瘤较常见,呈淡紫或暗蓝色结节,直径数毫米,高分辨率磁共振显像有助于手术确定肿瘤范围。多发性血管球瘤少见,一般无触痛。
1.生长部位 最常见为手指甲床,在身体其他任何部位也可发生。好发部位为甲下,但亦可发生于手指、臂部等处。指趾部损害多见于女性,发生于其他部位者,男性多见。为一小血细胞状,暗红或紫蓝色。透过指甲可见高起或发蓝。临床上皮损类似蓝色橡皮疱痣,通常广泛分布于躯干,可多达数十个,皮损群集时可融合成团块。肿瘤进行性增大,可引起溃疡。
2.局部剧烈疼痛 常有显著触痛和自发性疼痛,严重者触痛呈剧烈放射性疼痛。但偶亦有无疼痛者。其特点为不碰不痛,遇冷热及按压刺激后疼痛明显。吃酸物及情绪波动时疼痛加重,夜间疼痛明显。
3.用大头针圆头可点压出部位 若生长在其他部位的皮下,也可能触到疼痛的皮下结节,或见到局部皮肤发暗。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典型的疼痛状及X线检查,诊断不难,结合组织病理即可诊断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