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06-22 17:59浏览:
次
一、病因: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瘀血、痰饮、浊气停留于体表组织而产生的赘生物。薛己认为:“夫瘤者留也,随气凝滞,皆因脏腑受伤,气血乖违。”是内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二、发病机制:
1、乳头状瘤:
表面为增生的表皮细胞,覆盖于一个指状的疏松纤维基质之上,表皮增厚以棘细胞层和基底细胞层为主,有的地方角层向下凹陷进入肿瘤组织内,形成囊腔,腔内为角化物质,腔外围有一层鳞形上皮。多数病例肿瘤内可见黑色素沉着。
2、色素痣:
痣细胞呈黑色,细胞呈卵圆形、半圆形或立方形,细胞膜清楚,细胞内为黑棕色细颗粒,核仁不清楚。位于真皮深部的痣细胞常呈梭形,胞浆内无色素,表示痣细胞老化。
3、汗腺瘤:
瘤体较小,低倍镜下可看到瘤的轮廓。因瘤体压迫周围组织,常形成纤维性包膜,四周有炎性细胞浸润。多数为导管内乳头状腺瘤,少数可有圆柱瘤样结构。汗管瘤镜下见真皮内有许多散在小囊状导管,管内壁被覆有两层上皮。
4、纤维瘤:
肿瘤切面为灰白色致密的纤维组织,交错排列或是漩涡状;有的瘤组织由较成熟的纤维组织构成;有的细胞丰富常发生粘液变性,纤维束交错排列。
5、脂肪瘤:
瘤外有完整的包膜,表面呈分叶状,切面呈黄色。瘤组织几乎接近正常脂肪组织,瘤间质由纤维组织及血管构成。如纤维组织或血管增多时,可称其为纤维脂肪瘤或血管脂肪瘤。
6、颗粒细胞性肌母细胞瘤:
瘤细胞大略呈多角形,但细胞边界不清晰,胞浆内有大量嗜酸性颗粒,核小而圆,深染,50%的病例覆盖瘤体的上皮组织呈假上皮瘤样增生。
7、平滑肌瘤:
镜下与毛发平滑肌相同,主要由相互交织的平滑肌纤维束组成,间杂有不同数量的胶原纤维束,无包膜;肌纤维胞浆丰富,着伊红色,胞核细长而两端钝。有时与胶原纤维很难区别,此时用安尼林染色肌纤维染红色,胶原纤维染蓝色。
8、血管瘤:
镜下有两种结构,一为无数的毛细血管,另一为腔不规则扩大,壁厚薄不一的海绵状血管。
9、淋巴管瘤:
切面多呈囊状。镜下见一群大小不同薄壁管腔衬以扁平内皮细胞,腔内为浅伊红色液体。
10、神经纤维瘤: 部分肿瘤可见间质有明显的粘液变性,主质中瘤细胞核细长呈波纹状、扭曲状、末端较尖,银染色有时可证实其内有神经轴突。与神经鞘瘤不同,核不呈栅状排列。巨检上与神经鞘瘤也不同,此瘤没有包膜。
一、症状体征:
1、乳头状瘤:
外阴部鳞状上皮的乳头状瘤比较少见,多发生于阴唇,往往是单个性、生长缓慢,以中年以上的妇女多见。肿瘤呈一个软的疣状增生物,表面有油脂性物质。其大小可由数毫米至数厘米直径,呈指状突出于皮肤表面,大的乳头状瘤因反复的摩擦,表面可溃破、出血、感染,乳头状瘤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可有外阴瘙痒史和局部炎症史。
2、色素痣:
色素痣可表现为淡棕、深棕或黑色。大小一般为0.1~1cm直径,表面平坦或略隆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可有毛发。生长较缓慢。色素痣对性激素的刺激较敏感,往往在青春期增大、变黑。活动期或恶性变时,可表现为色素痣颜色加深,周围皮肤发红。有渗出、出血、结痂及形成小溃疡;局部灼热、刺痒及疼痛,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3、汗腺瘤:
大汗腺瘤好发于大阴唇,多见于成年后。肿瘤界限清楚,隆起周围皮肤的结节直径一般小于1cm。偶可囊性变,达鸡蛋大小。瘤与覆盖表面的薄层上皮粘着,但瘤体可被推动。结节质地软硬不一。生长缓慢,无症状。有时囊内的乳头状生长可突出溃破囊壁之外,有少量出血症状,亦可发痒。
4、纤维瘤:
此瘤多数位于大阴唇,少数见于小阴唇、阴蒂及圆韧带。临床上不常见,多发生于生育期年龄妇女。肿瘤大体呈圆形,形状不规则,光滑,质硬,有下坠感及疼痛,可有排尿困难及性交障碍,如被覆上皮溃破,可有出血及分泌物增多。患者可看到或触及肿物。
5、脂肪瘤:
瘤体小者无临床表现,著变大外阴部可有下坠感,溃破时则引起出血。瘤软呈分叶状,偶见高出皮肤似皮赘。位于皮下脂肪内者,境界清楚,可推动,位于大阴唇者,可见隆突性肿块。
6、颗粒细胞性肌母细胞瘤:
好发于大阴唇,位置可稍深,浅表者占多数。少数可高出皮肤表面,覆盖瘤体的皮肤常色素减少。肿瘤生长较缓,为无痛性硬结节。当肿瘤表面有溃破时,可局部有渗出、疼痛,易误认为癌。肿瘤直径约l~4cm,无明显包膜。
7、平滑肌瘤:
外阴平滑肌瘤直径为1~11cm,一般呈哑铃形,质地坚硬,分叶状。多无蒂而有宽的基底,能活动。可渐长大而使行动不便、坠感;向阴道旁生长,可使性交困难。可有疼痛或压痛。
8、血管瘤:
可有:(1)老年性血管瘤:多发生于40—60岁妇女,肿瘤位于大阴唇,质软,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微凸起于皮肤之小结节,表面光滑,压之可褪色。直径通常仅2—3mm。显微镜下可见为无数扩张的毛细血管。一般无症状,不会恶变。表面损伤后易出血。(2)血管角质瘤:多发生于育龄妇女,其发生可能与毛细血管扩张,静脉回流受阻及妊娠有关。肿瘤表面常有表皮过度角化及角化不全。常呈多个性、深红色或紫黑色疣状物,绿豆大小,最大者直径不超过2cm,有的呈血管性丘疹,多发时可聚集成群。一般无症状。(3)化脓性肉芽肿:又称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常于妊娠期在阴唇部出现,产后退化,常迁延不愈并复发,肿瘤直径约1cmp是成年妇女外阴血利害中最易引起症状的一种。瘤体呈棕红或暗红色,表面呈肉芽组织状,或被覆薄层表皮,其基底部可较硬,并有触痛。易反覆出血,发生糜烂。此症需与基底细胞癌、汗腺瘤相鉴别。(4)先天性血管瘤:有二种类型:①毛细血管瘤,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鲜红色,柔软,稍隆起于皮肤表面的肿瘤。常于出生后3—5周出现,数月内增大,但以后逐渐自行退化,如2岁后尚未消退,可作冷冻或敷贴治疗。②外阴鲜红斑痣,少见。为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有时成片,边缘小整齐,不高出皮面,压之可褪色,去压后即恢复原色。③海绵状血管瘤,为皮内及皮下血管增生扩张而形成的血管瘤。肿瘤柔软,略呈紫色,状似海绵,可呈半圆状、分叶状或结节状隆起,直径自数毫米至数厘米个等。人的血管瘤可延伸至阴道粘膜下,使阴道壁膨出。该肿瘤常在出生后数月内出现。可逐渐自行消退。一般无症状,较大者外阴肿胀。表面皮肤可溃烂、出血并有疼痛。
9、淋巴管瘤:
呈单个或多个浅红或灰白色囊性结节,小则直径6mm,大则达儿头大。是由淋巴管扩张增生而成。肿瘤为单个或多个,灰红色,质软,边界不清晰,一般无症状。肿瘤表面可有大泡。破裂后流出淋巴液。海绵状淋巴管瘤较少见于外阴,此瘤可使整个外阴患侧肿胀,范围广泛者可扩展至会阴部甚至阴道。
10、神经纤维瘤:
瘤体小,临床多无症状,有时它是全身性神经纤维瘤病在外阴的表现。皮肤常伴有咖啡牛奶斑。
二、检查:
单从外观上有时很难看出是哪一种良性肿瘤,要想确切地知道,需要手术把肿瘤切除送病理检验。至于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也需要通过病理检查来最后确定。
可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
活体组织切片检查: 甲苯胺蓝(toluidine)染色试验:清拭后用l%甲苯胺蓝溶液涂擦,待干后,再用l%醋酸溶液脱色,如有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或浸润癌,则病区不脱色,为阳性。说明不全角化细胞着色所致; 激晶法:用新型的胆笛型晶液材料,粘附肿瘤部位。根据病区体温升高的变化,呈现不同色斑,以诊断肿瘤的性质。此法简便易行,快速,适应于表浅肿瘤,符合率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