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肿瘤疾病 > 文章内容

大肠血管瘤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3-06-16 08:24浏览: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系胚芽的错构所致,即中胚层血管系组织在胚胎发育时发生障碍和异常。对血管瘤是新生物还是先天性畸形,还有争论。

  (二)发病机制

  血管瘤按其性质和瘤内血管大小不同,可分为3类:

  1.毛细血管状血管瘤,由无数腔小的毛细血管组成,有包膜,黏膜常有溃疡。

  2.海绵状血管瘤,管腔大,由充满血液的内皮管道组成,瘤体扁平,质柔软。

  3.混合性血管瘤,具有前两种血管瘤特征。

【症状】

  2/3的血管瘤反复出现血便,色鲜红和黑紫,有时混有血块,常发生在青年和幼年。毛细血管状血管瘤常呈持续性缓慢出血,以致贫血;海绵状血管瘤出血急骤,常发生于儿童时期。少数患者可发生肠套叠,肠梗阻或肠扭转,直肠血管瘤有时有里急后重,排便不净感。

  大肠血管瘤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较困难,但对于幼年开始慢性间歇性下消化道出血,且随年龄增长而加重,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大肠血管瘤可能:伴有腹痛、肠套叠、肠扭转;伴有皮肤、黏膜血管瘤病变。

  1.临床表现。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饮食保健】

【护理】

目前尚无相关资料。

【治疗】

目前尚无相关资料。

【检查】

  活组织检查可引起大出血,应慎重使用。

  1.腹部X线平片检查 可见典型或成串静脉钙化石,双重钡餐检查可显示黏膜下肿块或息肉样改变,并伴有可移动性的钙化点。

  2.内镜检查 对大肠血管瘤的诊断有较大价值,内镜下可见肠黏膜红色充血,有浅蓝色结节形或紫葡萄色界限清楚肿块,容易出血。

  3.选择性内脏动脉造影 可发现异常血管丛或充盈缺损及静脉相延迟,可获诊断。

【鉴别】

  1.肠道血管畸形 本病以下消化道慢性失血和贫血为主要特征,而无腹块、肠梗阻、肠穿孔等表现。内镜加活检以及选择性肠道血管造影尤其是后者具有很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2.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 本病也可呈节段性分布,但多以空肠病变为主,好发于儿童和青年,有地区性和季节性,发病前有暴饮暴食或不洁饮食史,临床表现与克罗恩病急性起病相似,但腹痛以左上腹和左中腹为主,便血多见,呈血水便或暗红色糊状便,患者中毒症状明显,病程短,很少复发。

  3.小肠恶性淋巴瘤 本病一般状况较差,病变侵蚀肠段的范围较广,X线征常呈较大的指压痕或充盈缺损。并发肠梗阻的机会较少,很少并发肠瘘。

【并发症】

  1.毛细血管状血管瘤常呈持续性缓慢出血,以致贫血。

  2.少数患者可发生肠套叠,肠梗阻或肠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