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肿瘤疾病 > 文章内容

肾嗜酸细胞瘤(肾嗜酸性细胞瘤)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3-05-29 07:51浏览: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二)发病机制

  肾嗜酸细胞瘤大小不一,平均大小直径约6cm,全身均可发病,不一定只限于肾脏。病变可以是单灶的,约6%为双侧,同时或异时发病。组织学特征为高度分化的嗜酸性粒细胞,肿瘤呈褐色或浅棕色,境界清楚,并有包膜。中央有致密的纤维带并有纤维小梁呈星状突起,无坏死和多血管区。

【症状】

  通常无症状,多为意外发现。

  1.腰痛 多为钝痛。

  2.肿块 约1/3可触及肿块。

  3.血尿 以镜下血尿多见。

  依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该病与肾癌鉴别极为困难,两者在影像学上非常相似。在临床实践中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

【饮食保健】

【护理】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治疗】

【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加快,贫血,血钙增高。

  1.B超 肾脏均匀一致的低回声占位,界限清楚,包膜光滑。

  2.IVU 肾影增大伴局限性肾实质肿块,肾盂肾盏受压、移位。

  3.肾动脉造影 肿块呈轮辐状排列,但很少有动静脉瘘,很难与少血管的肾癌鉴别。

  4.CT 肾实质内低密度区,增强后仅轻度强化,内部密度均匀一致。

【鉴别】

  1.肾细胞癌 也表现为肾实质肿块、腰痛,但病变进展较快,肉眼血尿伴血块相对多见。B超、CT检查呈不规则、边缘不整齐的实质性肿块,内部常有出血、坏死、囊性变等。影像学检查常显示回声或密度不均匀。

  2.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肿块、腰痛与嗜酸细胞瘤相似。但该瘤内有脂肪成分,B超检查呈强回声光团。CT检查呈低密度,为负值,与嗜酸细胞瘤低回声、CT值呈正值明显不同。

  3.多囊肾 表现为肿块、腰痛和镜下血尿。但病变多为双侧性,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一系列表现。IVU显示肾盏伸长、变细呈蜘蛛腿样改变。B超示肾实质内散在圆形液性暗区。CT检查显示肾实质为众多低密度囊性结构所组成。

【并发症】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