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05-28 08:42浏览:
次
(一)发病原因
原因不详,据文献记载有胚胎残留,外伤、感染、内分泌紊乱以及遗传学说。但较多文献支持倾向于胚胎残留学说——并认为在发生学上,两种不同组织的交接部位都可能发生肿瘤。颅骨各部,或为膜内成骨,或为软骨内成骨(在发生学上,颅骨在发生骨化之前,须经过两个阶段的变化:①侵入脑泡的间充质增厚为膜;②继转化为软骨。凡由软骨发生骨化者,为软骨内成骨,如除额骨眶部及蝶骨大翼外侧部位的所有颅底各骨。凡未经软骨阶段,直接由膜发生骨化者为膜内成骨,例如除枕骨的一部分外的所有构成颅穹窿的颅骨。形成鼻腔各壁者基本属软骨内成骨,因而有称之为鼻软骨内成骨)。骨瘤好发于额骨与筛骨之间、蝶骨小翼与额骨眶板之间或上颌骨内。骨瘤来源于膜性组织者,发展成坚质型骨瘤,来源于软骨组织者,发展为松质型骨瘤,同时来源于两种组织者(如上颌骨),发展成为混合型骨瘤。
(二)发病机制
骨瘤(osteoma)是一种良性病损,多见于颅、面各骨,由生骨性纤维组织、成骨细胞及其所产生的新生骨所构成,含有分化良好的成熟骨组织,并有明显的板层结构,骨瘤伴随人体的发育而逐渐生长,当人体发育成熟以后,大部分肿瘤亦停止生长。多发性骨瘤称Gardner综合征,同时有肠息肉和软组织病损。
肿瘤骨呈黄白色,骨样硬度,表面凹凸不平,覆以假包膜。显微镜下由纤维组织与新生骨构成,骨细胞肥大,基质染色不匀。成纤维细胞与成骨细胞均无恶性变现象。
发病率仅次于骨软骨瘤,多在儿童发病,男性较多。生长慢,症状较轻。无恶变趋向。
多发生在颅骨,颜面骨及下颌骨偶有发生,分致密骨瘤及松质骨瘤两类。颅骨中以额骨为最多,其次是顶骨、颞骨、枕骨,在面骨中多位于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鼻骨,其次是额窦、眼眶等处,以及胫骨的前侧中1/3处。
肿瘤生长缓慢,症状轻,多在儿童时期出现,随身体发育逐渐生长,到10~20岁时,经数年或数十年病程,多数因出现肿块才引起注意。但有时也因肿瘤产生压迫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如生于鼻骨者堵塞鼻腔,生于眶内者使眼球突出,位于下颌的骨肿瘤可使牙齿松动,颅腔内肿瘤因向颅内生长可使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癫痫发作等症状。肿块坚硬如骨,无活动度,无明显疼痛和压痛。生长有自限,一般直径小于10cm。
致密骨瘤发生在颅面骨表面者,局部隆起,发生在颅内板者,肿瘤如突入,可引起颅内压近,引起晕眩、头痛、甚至癫痫
骨松质瘤则常发生于长骨端骨干与骨骺交界处的软骨部,随管状骨长度的增长,骨瘤亦有变化,呈不同形状
一般全身骨骼发育成熟后,即停止生长。但在发育过程中,如骨瘤引起骨骼受压迫,仍可引致畸形生长(
骨瘤偶可发生在软组织中,但多认为这是一种错构瘤,而非真性骨瘤。
患者多为青少年,于颅面及胫前发现膨胀畸形或肿块,症状轻,生长慢。X线显示局限性骨质破坏,其中有不同程度骨化,应考虑为骨瘤。
骨瘤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一)原料:乌鸡1只,生地黄30g,饴糖50g。
制法:先将鸡去毛、肠肚净,细切地黄,将地黄与糖相和匀,入鸡腹中,放于铜器中,复置甑中,将鸡蒸到约1小时左右即可。不用盐、醋。只吃鸡肉,吃完之后,再喝鸡汤即可。
(二)原料:生川乌头5g,粳米100g,姜汁5ml,蜂蜜适量。
制法:川乌头捣碎,碾极细粉末,先煮粳米为粥,煮沸后加入川乌末,改用小火慢煎,待熟后加入生姜汁及蜂蜜搅匀,稍煮1-2沸即可。
骨瘤吃什么对身体好?
1、多食含硫的食物,如芦笋、鸡蛋、大蒜、洋葱。因为骨骼、软骨和结缔组织的修补与重建都要以硫为原料,同时硫也有助于钙的吸收。
2、多食含组氨酸的食物,如稻米、小麦和黑麦。组氨酸有利于清除机体过剩的金属。多食用富含胡萝卜素,黄酮类,维生素C和E以及含硫化合物的食物。也可多食含硫食物如大蒜、洋葱、芽甘蓝及卷心菜。
3、经常吃新鲜的菠萝,可减少患部的感染。
4、保证每天都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亚麻籽、稻米麸、燕麦麸等。
骨瘤最好别吃什么食物?
(1)忌烟、酒。?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蒜、姜、花椒、辣椒、桂皮等。?
(3)忌肥腻食物。?
(4)忌发物
无相关实验室检查。
X线片表现:肿瘤若发生于椎体内则呈现均匀致密增白阴影,也是椎体骨瘤的特点。
影像学诊断
致密骨瘤显示隆起,外比光滑,颅骨骨瘤基底宽广,呈波状。位内板者则内板增厚。骨密度均匀增加,骨质破坏与骨化程度常不一致。骨疣常带蒂,软骨部可钙化,呈菜花状
位于颅面骨的骨瘤X线片上可见原有骨质破坏而同时出现不同程度骨化,边界清楚,肿块突出于骨外或腔内。位于胫骨者可见肿瘤为一致密骨样团块,位于一侧骨皮质,表现为平滑、边缘清晰的赘生物,好似骨的向外延伸,且有围绕骨干生长倾向。肿瘤骨化程度不同,肿瘤高度骨化看不出细致纹理结构者称象牙骨瘤。骨瘤多为单发,偶有多发。
(一) 发生于鼻副窦的骨瘤 多见于额及筛窦,常呈分叶状,可有蒂,边缘整齐,密度均匀一致,长大可占满鼻窦腔,甚至顶起窦壁,引起额面畸形。一般诊断不困难。
(二) 发生于颅骨者 应与脑膜瘤、额骨内板增生症和纤维异样增殖症鉴别。
1. 脑膜瘤 生长快,呈不整形新骨增生,可出现骨样改变。瘤基底宽,并可有颅板溶骨改变。肿瘤血供增多,致附近血管沟影增宽增多。眼眶筛部骨瘤有时与嗅沟的脑膜瘤不易区分。
2. 额骨内板增生症 呈波浪性骨增生,患者常有头痛、肥胖、性欲减退。多见于停经后的女性,有时伴发糖尿病或尿崩。
3. 颅骨纤维异样增殖症 病变广泛,基底宽,多处发病,累及板障和颅板,全身其它骨骼亦可发病,且有单侧趋向。
(三) 发生于肢体者 应与骨软骨瘤、骨肉瘤区分。
1. 外生骨疣 如全身骨质则为骨瘤,有谓 实为骨软骨瘤,内含软骨成份钙化。二者不易区分,有赖于病检。
2. 内生肌疣(Enoslosis)亦称骨斑(Bone Spot)或骨岛(Bone Islaand),为松质骨内骨发育异常,骨内呈巢状,可有骨小梁。不属肿瘤。
3. 骨肉瘤 生长迅速,具恶性骨肿瘤特点,有无好发年龄与部位,易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