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肿瘤疾病 > 文章内容

氟尿嘧啶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12-14 09:35浏览:


  主要成分
通用名 氟尿嘧啶

化学名 5-氟-2,4(1H,3H)-嘧啶二酮

拼音名 FUNIAOMIDING

英文名 FLUOROURACIL

英文别名:5-Fluoro-2,4(1H,3H)-pyrimidinedione; 5-Fluoro-2,4-pyrimidinedione; 5-Fluoropyrimidine-2,4-dione

别名: 2,4-二羟基-5-氟嘧啶;5-氟-2,4(1H,3H)-嘧啶二酮

CAS No. 51-21-8  

结构式
分子式 C4H3FN2O2

分子量 130.08

熔 点: 278-286°C

水溶性: 12.2 g/L 20°C

EINECS 登录号:200-085-6

规 格 50mg

白色结晶或粉末。略溶于水,微溶于乙醇。190~200℃(13.3Pa)升华。282~283℃(分解)。最大吸收波长(0.1mol/L盐酸中)265~266(ε 7070)。中等毒性,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230mg/kg。有腐蚀性

尿嘧啶5位上的氢为氟所代换的一种碱基类似物。如果投与动物,可和尿嘧啶同样地被吸收而阻碍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是在生物体内核糖基化和磷酸化,变成氟尿嘧啶核苷酸,认为此酸由于能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因而可抑制DNA的合成。另外由于能形成三磷酸氟尿嘧啶,也为RNA所摄取,所以可合成异常的蛋白质。  

作用与用途
本品为嘧啶类的氟化物,属于抗代谢抗肿瘤药,能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阻断脱氧嘧啶核苷酸转换成胸腺嘧啶核苷核,干扰DNA合成。对RNA的合成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临床用于结肠癌、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卵巢癌、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头颈部鳞癌、皮肤癌、肝癌、膀胱癌等。  

剂量与用法
氟尿嘧啶作静脉推注与滴注所用剂量相差甚大,必须注意。推注剂量一般为每日mg~12mg/kg,连用3~5日,然后改用每次mg~10mg/kg,隔1~2日1次,疗程量5g~7g。亦有主张每周1次静注10mg~15mg/kg作为维持量。静滴,如每日用到15mg~30mg/kg时,每次滴注时间不得短于6~8小时,此量不能用于推注,以10日为1疗程。胸腹腔内注射0.75g~1g/次,5~7日1次。瘤内注射,如用于宫颈癌等,0.25g~0.5g/次,可以注射器直接应用,不必稀释。口服,0.15g~0.3g/日,分次服,疗程量10g~15g。此外,还可用5%~10%软膏或20%霜剂外敷。  

副作用
1 胃肠道反应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炎、胃炎、腹痛及腹泻。严重者有血性腹泻或便血,应立即停药,给以对症治疗,否则可致生命危险。

2 骨髓抑制可致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3 注射部位可引起静脉炎或动脉内膜炎。

4 有脱发、皮肤或指甲色素沉着等。

5 偶见对肾及心肌功能的影响。

6 本品能生成神经毒性代谢物——氟代柠檬酸而致脑瘫,故不作鞘内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