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09-08-30 22:11浏览:
次
中医治疗胆囊癌增效减毒优势大
原发性胆囊癌临床上较为少见,较长时间内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国内教科书报道仅占所有癌总数的1%左右。由于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开展,胆囊癌已逐渐被熟悉,发现率有所提高。然而胆囊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差别。在印度Gupta报告胆囊癌的发病率在所有癌中占2.9%,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1.8%,而美国在消化道肿瘤中位于直肠、结肠、胰腺和胃后,占消化道肿瘤的3%。胆囊癌病人的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50岁以上者占90%。
胆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观察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最常见是与胆囊结石共存。多数人认为胆囊结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Moosa指出“隐性结石”5~20年后,发生胆囊癌者占3.3%~50%。国内大宗资料报告20%~82.6%的胆囊癌合并有胆结石,国外报告则高达54.3%~100%。癌肿的发生与结石的大小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小于10mm者癌发生的几率为1.0,结石直径20~22mm者的几率为2.4,结石直径、在30mm以上者的几率可高达10%。还有人提出胆囊癌的发生可能与病人的胆总管下端和主胰管的汇合连接处存在畸形有关,因有此畸形以致胰液进入胆管内,使胆汁内的胰液浓度提高,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粘膜变化生,最后发生癌变。
胆囊癌发生在底部多见,颈部次之,体部较少。组织学上腺癌占80%,未分化癌占6%,鳞癌占3%,混合癌占1%。胆囊癌可直接浸润周围脏器,亦可经淋巴道、血循环、神经、胆管等途径转移及腹腔内种植。晚期病人可发生远处转移,但一般发生的较晚和较少。
胆囊癌的临床症状有中上腹及右上腹疼痛不适、消化不良、暖气、胃纳减退、黄疸和体重减轻等。由于绝大多数病人均伴有胆囊结石,故临床发生的疼痛与结石性胆囊炎较为相似,在后期,则变成持续性钝痛。黄疸往往是晚期症状,并伴有恶病质表现。当胆囊管阻塞或癌肿转移至肝脏或邻近器官时,有时可在上腹部捫及坚硬肿块。如癌肿侵犯十二指肠,可出现幽门梗阻症状。
胆囊癌的中医治疗
中医药对于癌瘤的防治有着悠久的历史,甲骨文上就巳出现"瘤"的病名,宋代《卫济宝书》第一次使用"癌"字,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使肿瘤的辨证施治规范并趋于成熟。至于抗癌中草药的研究,从《神农草经》到《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普济方》、《和济局方》、《本草纲目》等等,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系统研究抗癌中药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从1995年开始,全国各地从发掘流传民间的单验方着手,筛选了近3000种中草药,并通过传统医药学与现代医药学相结合,对100余种中草药进行了实验和临床研究,才使抗癌中药的研究跨进一个新阶段。经过历代医家不断充实、完善,中医肿瘤学已逐步发展和成熟起来,广大医务工作者运用祖国传统中医药理论,针对各种肿瘤的发病原因、病机,辨证论治,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其中包括内治法、饮食疗法、气功疗法、外治法、针灸疗法等等。
胆囊炎是否会变成并非所有的慢性胆囊炎都会癌变,但确有一些慢性胆囊炎有较高癌变的可能。认识了解这些非凡情况,就是预防这种隐患的第一步。
以下情况就是值得警惕的隐患苗头:
1 、老年患者。 50 岁以上胆囊炎病人癌变率急剧增加,占总病例的 70 %~ 85 %,平均年龄为 62 ~ 65 岁。
2 、女性患者。慢性胆囊炎患者男女之比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