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4-24 12:08浏览:
次
适应人群:全面颈部皮肤及其深层的软组织广泛松垂、老态者。以40-60岁为宜。
2. 禁忌症
禁忌人群:
a.有重要器质性病变者。
b.瘢痕体质者。
c.有出血倾向者。
d.局部皮肤有病症。
e.精神病患者。
3. 术前准备
1、心理准备。首先应正确对待,认识到皱纹的出现是一种自然生理过程,每个人都会发生,除皱术只能改善皱纹,使自己显得年轻,但改变不了皮肤自然衰老的进程,不是一劳永逸的。
2、选择医生并与之沟通。如果决定治疗,必须选择有丰富经验受过正规医院的医生。
3、对自己健康状况的判定。决定治疗前应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一个大致的判定。如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是否正常,肺部是否正常,有无传染性疾病,有无血液病,过敏史,是否为瘢痕增生体质,如果患有以上疾病,应首先治疗疾病,并与医生讲明。治疗前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及精神状况。注意面部及头皮的清洁卫生,防止毛囊炎等皮肤感染及皮肤病的发生。
4. 治疗方式与过程
治疗方法:
手术除皱是将面颈部皮肤及其深面的组织、结构分离后,向后主要是向上方提紧固定,借以展平或消除表面的皱纹皱襞,使某些部位的老化性松垂得以改变。
治疗过程:
①麻醉:全麻或局麻,多数采用全麻。
②切口设计:切口线设计一般在发际内或发际缘,由额部经颞部到两侧耳屏前,然后沿耳廓后至后发际缘。
③切开:沿切口设计线切开皮肤。
④皮下分离:做颞下部、面颊部和耳后颈部皮下分离。
⑤SMAS分离:颧、颊和颈区分离SMAS-颈阔肌瓣。
⑥SMAS固定:SMAS-颈阔肌瓣提紧固定。如需行额部除皱术,则额部切开,切断或切除皱眉肌、降眉肌和额肌,将该瓣向后上方提紧固定。
⑦皮肤提紧缝合:皮肤瓣展平、提紧、固定,切除多余皮肤,切口缝合。
5. 治疗效果
通过手术的方法来去除面部皱纹,可以达到持久的效果,同时使人显得年轻自信。
6. 并发症
①感染:面颈部SMAS悬吊除皱术创面广泛,又有一部分头发暴露在手术视野中,可能发生感染。
②出血和血肿:出血和血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血肿多于术后24小时内出现,表现为疼痛加重、肿胀及青紫瘀斑。需及时请医生处理。
7. 康复与护理
1、饮食、体位:术后受术者应卧床休息,全麻清醒后改半卧位。为了使受术者术后安静休息,晚间可用镇痛剂。进流食3天后改为半流食至切口全部拆线为止。
2、伤口包扎:术后根据手术范围用消毒纱布、棉垫和弹性绷带对额部、面颊部、颞部和颈部做加压包扎。
3、拆线:术后8~9天可将所有缝线拆除。手术后10天内,严禁说笑和做大的表情动作。
4、预防抗感染:可应用抗菌素预防感染5天。由于受术者的眶周的骨膜下均有剥离,故术后上、下睑肿胀比较严重,尤其在术后24~48小时,个别受术者由于眼睑肿胀会导致眼裂完全闭合,对此受术者,可用抗菌素眼药水滴眼。肿胀一般在面部除皱术后第3天开始消退,第5天基本消退,不需特殊处理。
5、注意伤口清洁、换药:术后第3天要更换敷料,用酒精清洁伤口。对有耳前切口者,可将缝合线大部分拆除,改用少量敷料包扎。术后第5天头皮内切口间断拆线;如有耳后切口的也可间断拆线。切口可暴露,也可用少量敷料包扎。术后第7天于头皮内再次间断拆除缝线,这样有助于得到最好的除皱效果。
8. 风险以及预防
1、皮肤坏死:大面积全层皮肤坏死少见,但小面积表浅皮肤坏死时有发生。可能需初期和二期两次治疗。
2、神经损伤:分为感觉神经损伤和运动神经损伤。感觉神经损伤会导致头皮和面部皮肤木胀、感觉迟钝等,这种感觉异常多可在术后3个月左右消失。运动神经损伤发生率低,可以代偿恢复,也可能是永久损伤,导致相应部位面瘫,是严重的并发症。
3、秃发:可能是暂时性的,也可能是永久的。永久秃发可以通过毛发移植术治疗。
4、色素沉着:发生在血肿瘀斑部位,一般术后3-6个月可自行消退。
9. 生理以及美学
健美的皮肤标志着人的健康和美丽。虽然健美的标准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甚至于不同的地区、历史时间、文化背景、审美修养和不同阶层的人们之间都存在着差异,但有一些标准是共同的。光滑、细致而有弹性的皮肤是人们共同追逐的目标。皮肤的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是在遗传背景基础上受外界因素共同影响而积累作用的结果。虽然我们不能阻止皮肤的自然老化,但可以通过科学而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变皮肤的衰老状态。
皮肤健美的标准:皮肤颜色均匀红润,皮肤水分含量充足,水油分泌平衡,肤质细腻有光泽,皮肤光滑有弹性,无皮肤病,面部皱纹程度与年龄相当,对外界刺激不敏感,对日光反应正常。皮肤健美的基本特征包括皮肤颜色、光泽、细腻、滋润、弹性和皮肤的反应性。
10. 器材和材料
精细剪刀:用于修剪面部软组织。
精细镊子:用于协助修剪面部软组织。
手术刀:用于手术切口及修剪皮肤及软组织。
纹式钳:用于夹取手术用物及协助修剪面部软组织。
弯盘:用于术中置物。
量杯:用于术中量取盛装液体。
注射器:用于注射麻醉药品或其他药液。
软组织钳:用于夹取软组织。
软骨钳:用于夹取软骨组织及骨组织。
尺子:用于精确测量手术尺寸。
针线:用于固定及皮肤缝合。
光导拉勾:用术中软组织牵拉及照亮术区。
吸引器:用于吸取术中多余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