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4-24 10:33浏览:
次
1、先天性小口畸形或短期内遭受外伤所引发的小口畸形。
2、口周瘢痕挛缩引起的中重度口裂缩小者。
2. 禁忌症
① 口周有炎症及较多瘢痕者。
② 有血液病、或其他传染性疾病者。
③ 长期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扩血管药、皮质类激素等药物者。
④ 有心理障碍、期望值过高以及对口角轮廓形态过于苛刻者。
⑤ 月经期和哺乳期妇女。
3. 术前准备
1、手术前一周停止饮酒,停用阿司匹林、维生素E及其他扩血管药物。
2、术前不应化妆。
3、术前进行口腔面部检查,无炎症溃疡等。
4、全身体检,无全身性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等。
4. 治疗方式与过程
(一) 缝合法小口改大
缝合法小口改大需根据正常口角或健侧口角位置设计并再造患侧口角位置,术中创伤较大至皮肤深层,并将其与口角周边皮肤创缘缝合,以达到加大口裂的作用。
若外伤引发的口角瘢痕挛缩,则应等待半年以后再进行手术。术前可根据需要设计新的口角位置,方法是将两侧瞳孔中点的垂直线与口裂延长线相交,作为再造口的顶点,设计完毕后在进行如下操作:
① 麻醉:全麻或基础麻醉加局麻,成人可用局麻。
② 按照术前设计部位及范围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尽量保留肌肉组织,黏膜全部保留。
③ 划Y形或Z形的黏膜线并切开,将切开的粘膜瓣向外翻转滑行,与口角顶点的皮肤创缘相缝合。
④ 上下两块粘膜瓣分别与上下唇皮肤的创缘缝合,以加大口裂。
(二) 皮瓣移植法小口改大
皮瓣移植法小口改大需修整口周瘢痕,并移植皮瓣于创面,临床中一般将上臂内侧、面颊部、或颜色质地与口周皮肤相近处的全厚皮片移植到口唇处,以达到加大口裂的目的。该手术较适应于口周瘢痕挛缩引起的中重度口裂缩小,该手术需两处皮肤创口,损伤较大,选择术式时请慎重考虑。
该手术一般根据需要可进行一次至多次手术,进行二次时需距第一次手术3个月时长以上。术前需要设计新的口角位置,方法是将两侧瞳孔中点的垂直线与口裂延长线相交,作为再造口的顶点,设计完毕后在进行如下操作:
① 麻醉:全麻或基础麻醉加局麻,成人可用局麻。
② 松解挛缩的组织,切除口周组织及粘膜,二次手术者需将一次手术后挛缩的疤痕修正、复位。
③ 根据口周创面大小取上臂内侧、面颊部、或颜色质地与口周皮肤相近处的全厚皮片,将其缝合于唇部创面处。
④ 如有需要,术后2周左右施行断蒂处理。
⑤ 创伤边缘的缝合。
⑥ 加压包扎。
5. 治疗效果
嘴巴大小适中,与整个脸型的比例协调,整体形象更加美观。
6. 并发症
① 疤痕:术后口角有细小疤痕,早期疤痕未软化时有不适的感觉,一般要3~6个月后才软化。为防止疤痕增生,可用软化剂,用法遵医嘱。
② 裂开:术中若缝合不当,术后存在伤口裂开的可能。
③ 感染:由于术后吃饭、喝水、大笑引起伤口浸湿,裂开而导致感染。若感染应遵医嘱加强换药,直至伤口痊愈。
④ 效果不理想:由组织弹性回缩导致的口角外翻及因皮瓣转移限制或定点位置不准确等导致的两侧口角不对称。
7. 康复与护理
① 术后两周内不可化妆。
② 保持口腔内部清洁卫生,且短期内限制过度的张口活动。
③ 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
④ 严格遵守医生嘱咐药物及复诊。
8. 风险以及预防
皮肤坏死:皮瓣移植过程中有可能造成皮肤血供、断蒂创伤过大等原因造成皮瓣坏死。
9. 生理以及美学
人们对口唇部的审美观常因地域、时代的不同而有差异,但也有某些美学上的共识。如口唇部的美学评价应包括咬合关系、唇与面部其他器官的比例关系、唇弓形态、人中嵴、上下唇白线、唇红的暴露量、露牙量、口角的位置、唇部上皮(红唇部、皮肤部)状况、唇的凸度以及下颌的位置等。
1、口唇应符合理想唇型。
2、唇的厚度:是指上、下唇自然闭合时,上、下唇红部的厚度。东方人美形唇的上唇厚度为5~8mm(男性比女性厚2~3mm),下唇厚度为10~13mm,上、下唇厚度之比约为2:3。
3、口裂宽度:男性45~55mm,女性40~50mm。
4、外眦间距:口裂宽:鼻底宽,三者比例符合黄金比率。
5、口裂宽=瞳孔间距,口角向上垂线通过瞳孔中央。
6、从侧面观,在鼻尖和下颏前端划一条直线,以此来判断口唇的前凸度。从美学角度看,国人一般以口唇不突出此线为美。
7、唇的最美形态:上唇唇红中央厚度为7~8mm,唇峰点较人中切迹高出3~5mm,下唇唇红中央厚度为10mm,即下唇比上唇厚,中线处比两侧高1~2mm。
10. 器材和材料
精细剪刀:用于修剪面部软组织。
精细镊子:用于协助修剪面部软组织。
手术刀:用于手术切口及修剪皮肤及软组织。
纹式钳:用于夹取手术用物及协助修剪面部软组织。
弯盘:用于术中置物。
量杯:用于术中量取盛装液体。
注射器:用于注射麻醉药品或其他药液。
尺子:用于精确测量手术尺寸。
针线:用于固定及皮肤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