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4-24 06:16浏览:
次
咬肌肥大者、手术无禁忌症者。
2. 禁忌症
① 有严重糖尿病或心、肺疾病及严重高血压者。
② 血液疾病或凝血机制异常者。
③ 月经期或妊娠期的妇女。
④ 精神病患者或各种心理障碍者。
⑤ 要求手术部位不明者或要求过高者。
⑥ 经手术难以达到美容目的者。
3. 术前准备
1、首先从外观上看,一般咬肌肥大患者脸形多为近方形,所以又有“四方脸”之称。检查嘱患者闭口咬牙同时在下颌角处触摸双侧咬肌,感觉咬肌的收缩范围和咬肌厚度。咬肌肥大患者的咬肌在收缩时可明显感觉到咬肌范围大和咬肌明显增厚。在检查咬肌的同时需注意下颌角肥大的程度和下颌角是否有外翻现象。
2、X线检查:X线主要检查下颌骨和下颌角的肥大情况,对咬肌的发育程度则X线片上不能显示。X线检查可照“曲面断层”和“头颅侧位”片,以判断下颌骨体的肥大程度。但X线片可不作为术前的常规检查。
3、其它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胸透检查和心电图检查。
4、术前注意添加营养和手术时应避开月经期。
5、术前添加营养的目的是:因手术从口腔内进行术后一般需禁食2天,生理需要量从输液中补足。
6、外科手术均常规避开“月经期”的原因:月经期身体内凝血机制较差,术中出血增多,术后也容易出血、血肿、感染,术后肿胀明显,肿胀期延长。
4. 治疗方式与过程
手术经口腔内进行,主要注意彻底消毒尽量使口内的细菌降低,降低术后感染率。咬肌去除时应去除咬肌的内侧,避免伤及面神经的下颌缘支。咬肌去除量根据术前检查的情况而定。因咬肌去除多数同时需去除下颌角,术后3-6个月后咬肌本身会有一定程度的萎缩,所以咬肌去除量一般不超过咬肌厚度的三分之一。
5. 治疗效果
通过去除咬肌手术能塑造完美的脸型和轮廓。
6. 并发症
咬肌切除瘦脸可能引起的并发症:脸部神经损伤,感染发炎。
7. 康复与护理
术后一般禁食2天,应用抗生素、止血药和足量的生理需要量的液体。对于手术的反应不同个体是有明显差异的,一般术后3天时肿胀最为明显,然后肿胀逐渐消退。术后10天左右明显的肿胀已基本消退。术后一个月内尽量避免刺激性饮食和硬的饮食。
8. 风险以及预防
1. 损伤面神经、腮腺导管和血管:射频瘦脸术如果操作不当或术前设计不充分,可能会损伤咬肌周围的神经、血管以及腮腺导管,引起相应的功能障碍。
2. 肿胀疼痛:射频瘦脸术后1周肿胀达最高峰,之后逐渐减退。脸部疼痛3-5天可减轻。
3. 脸部酸胀,肌无力约1个月。
9. 生理以及美学
世界通常的脸部美学标准是:
世界各国均认为椭圆形是最美的脸形,从测量学上看,头部的高于面宽的比例为1.618:1。经上睑缘的水平线,可将头部分为两等份。经发际、眉间、鼻下柱基底及颏下缘的水平线,可将面高分为三等份。
下唇唇红与皮肤交界位于面部下1/3高度的中点,上唇高为面部下1/3的高度,睑裂略向上倾斜,外眦较内眦高2—3毫米。
10. 器材和材料
精细剪刀:用于修剪面部软组织。
精细镊子:用于协助修剪面部软组织。
手术刀:用于手术切口及修剪皮肤及软组织。
纹式钳:用于夹取手术用物及协助修剪面部软组织。
弯盘:用于术中置物。
量杯:用于术中量取盛装液体。
注射器:用于注射麻醉药品或其他药液。
软组织钳:用于夹取软组织。
软骨钳:用于夹取软骨组织及骨组织。
尺子:用于精确测量手术尺寸。
针线:用于固定及皮肤缝合。
光导拉勾:用术中软组织牵拉及照亮术区。
吸引器:用于吸取术中多余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