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的三个误区
误区1:带状疱疹不传染?
儿童、从未接触过该病毒的成年人有被传染的可能性,但最主要的易感人群是儿童。如果家中出现了带状疱疹患者,此时应保护好儿童,将其与患者隔离开。
误区2:带状疱疹围着腰长满一圈就没救了?
典型的带状疱疹通常会长在一条神经分布的范围上,以身体中线为界,呈单侧分布,通常不会双侧分布。因此从理论上说,带状疱疹不会“围腰长满一圈”,临床上累及腰部一圈的情况也极为罕见。但临床上可见到对侧生长或播散性发病的带状疱疹(即全身都长出疱疹)。这些情况常见于老年人、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一旦发生,应尽快入院治疗。
误区3:带状疱疹只发病一次?
带状疱疹一般只发病一次,但极少数自身免疫力较低的个体会出现第二次发病。
四种危险情况需注意
1.面部出现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可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节段,而三叉神经中有一条眼神经纤维,其部分分布在人体眼球的角膜、结膜以至于整个眼球。
该部位的神经纤维如果受到疱疹病毒感染,可发生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患者会产生怕光、流泪、眼睛疼痛等症状,以致视力减退,严重者会导致失明。
2.导致面瘫
疱疹病毒若感染到面部神经中的运动神经纤维,则可能出现面瘫,患侧眼睛无法闭合,面部表情呆滞,口角向完好侧歪斜,不能做吹气动作。
3.引发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当疱疹病毒由脊髓处的神经根向上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即人体的大脑实质和脑膜时,就会发生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4.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皮肤损害愈合后,疼痛仍可持续一段时间,一般来说,若三个月后仍有神经痛,就认为转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了。
部分老年患者神经痛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严重影响睡眠和情绪;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可导致精神焦虑、抑郁等。
如何应对带状疱疹?
1.接种疫苗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建议50岁以上成年人应当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该疫苗可降低患带状疱疹50%的风险,也能降低2/3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几率。
2.及早治疗
一定要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预防和控制神经痛的关键在于早期积极治疗。
通常来说,要在早期足量地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从而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阻止病毒播散,减少对于神经的损伤。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在出现疼痛后的3~4天,超过2周再用抗病毒药物作用就不大了,错过了阻止病毒复制的最佳时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旦产生,就要以止痛和营养神经的治疗为主,预防感染和并发症。
3.先止痛,后关注皮损
带状疱疹的病发特点是“先痛后起泡”,因此起先要关注的是身体的疼痛,及早去疼痛科控制疼痛的蔓延;之后,若有疱疹出现,应及时去皮肤科,处理疱疹,防止皮肤感染。
4.调整自身免疫力
病毒的侵袭,主要是由于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失衡,因此,提高免疫力很重要。
神经病理性疼痛作为一种慢性疼痛,发病率逐年增多,由于其临床症状重、持续时间长,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及企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