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男科疾病 > 文章内容

艾滋病患者合并梅毒需要如何治疗?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0-03-07 16:29浏览:

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或其他疾病住院治疗时,何时开始抗病毒治疗?
 
在患者合并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时,抗病毒治疗不能急于求成。一般情况下,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才考虑开始进行抗病毒治疗。在感染未控制前开始抗病毒治疗,易引起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导致病情加重,危及生命。另一方面,在感染未控制前开始抗病毒治疗,还会因其毒副作用加重机体负担,使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所以临床上往往需要先控制主要的机会性感染,在保证患者的一般状况稳定后尽快开始抗病毒治疗。
 
在服药期间,如果合并其他疾病该如何治疗呢?其治疗药物与抗HⅣ药物有冲突吗?
 
在服药期间,如果合并其他与艾滋病感染相关或无关的疾病,如其他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等,建议接受针对其他疾病的专科治疗,但注意治疗药物与抗HⅣ药物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如心血管方面用药,辛伐他汀与LPV、依非韦伦相互影响,所以使用LPV或依非韦伦方案的患者禁用辛伐他汀;如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可以使LPV血药浓度明显下降,所以服用含有LPV抗病毒治疗方案的患者禁用利福平。另外,口服咪达唑仑与LPⅥ禁止联合使用麦角衍生物与LPV、依非韦也禁止用联合使用等。最好的办法是拿到其他科的药物后再咨询艾滋病专科医生,请专科医生指导用药。
 
在服药期间,如果合并其他疾病该如何治疗呢?其治疗药物与抗HⅣ药物有冲突吗?
 
在服药期间,如果合并其他与艾滋病感染相关或无关的疾病,如其他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等,建议接受针对其他疾病的专科治疗,但注意治疗药物与抗HⅣ药物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如心血管方面用药,辛伐他汀与LPV、依非韦伦相互影响,所以使用LPV或依非韦伦方案的患者禁用辛伐他汀;如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可以使LPV血药浓度明显下降,所以服用含有LPV抗病毒治疗方案的患者禁用利福平。另外,口服咪达唑仑与LPⅥ禁止联合使用麦角衍生物与LPV、依非韦也禁止用联合使用等。最好的办法是拿到其他科的药物后再咨询艾滋病专科医生,请专科医生指导用药。
 
出现全身或局部淋巴结肿大时,应该如何应对?与艾滋病感染有关吗?
 
出现全身或局部淋巴结肿大时,不一定就是HⅣ感染引起的,此种情况提示机体存在感染性疾病或肿瘤,如岀现局部淋巴结肿大,则需要观察肿大淋巴结附近部位是否存在炎症与肿瘤,如咽喉炎症,可以岀现颌下淋巴结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生殖器疱疹,可以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这时,针对局部疾病进行治疗即可,局部炎症消除后,淋巴结也会自然消肿。如排除上述疾病,且已确诊为艾滋病或者有高危行为后出现上述症状,则建议到医院找专业医师及时诊治。因为HⅣV感染也可以导致全身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肿瘤等情况。
 
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该如何应对?
 
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岀现发热、咳嗽,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在抗病毒治疗初期,尤其在开始抗病毒治疗1年期间,CD4细胞计数小于200cels山l,出现咳嗽、发热,不能排除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建议到定点专科医院就诊,明确发热、咳嗽的原因;
 
②在抗病毒治疗病情稳定期,CD4细胞计数在200-350 cells/μ之间,出现发热、咳嗽,可以先按照普通患者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处理,如给予退热药、感冒药
 
等治疗,但需要注意这些药物是否与抗病毒洽疗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如服用替诺福韦方案的患者应尽量避免用布洛芬这一类药物(该药容易使替诺福韦浓度升高,增加肾功能损害风险)等。如治疗后仍反复不愈,建议到定点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治;
 
③在抗病毒治疗病情稳定期,CD4细胞计数大于350ceμ山,出现这些症状,应按照普通患者对待,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或社区获得性肺炎,可以在普通综合医院门诊看诊,处理同②。如果无效,再去专科医院就诊排除结核等。
 
抗病毒治疗期间如果得了胃病该如何服药?
 
在抗病毒治疗期间如果罹患胃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可以按照普通病患胃肠道疾病的洽疗方法处理,如给予促胃肠道动力药物、胃黏膜保护剂等,但需要注意这些药物是否与抗病毒治疗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如服用LPV方案的患者使用西沙比利,容易出现严重心率失常;使用整合酶抑制剂方案的患者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容易导致整合酶抑制剂浓度下降等。因此患者在抗病毒治疗期间如服用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一定要告知专科医生相关情况,以便医生处理或告知患者应注意的事项。
 
艾滋病患者梅毒检测指标反复阳性,该如何进行治疗?
 
梅毒检测反复阳性,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如果 RPR/TRUST阳性、 TPPA TPHA阳性,提示现症感染或部分晚期梅毒。因此未驱梅治疗的患者则需要进行驱梅治疗;如果已经正规驱梅治疗,要警惕梅毒的重复感染,定期复查梅毒抗体滴度情况,再决定下步治疗;
 
②如果RPR/ TRUST阴性、 TPPA/TPHA阳性,提示极早期梅毒或过去感染梅毒、治疗后梅毒部分晩期梅毒。根据病史,没有驱梅治疗的患者进行驱梅治疗,已经驱梅治疗后的患者定期复查梅毒抗体滴度;
 
③如果RPR/ TRUST阳性、 TPPA/TPHA阴性,提示RPR假阳性,无需驱梅治疗;
 
④如果RPR/ TRUST阴性、 TPPATPHA阴性,可基本排除梅毒,但需警惕部分极早期梅毒处于未产生抗体期,对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建议定期复查梅毒抗体滴度,暂不予驱梅治疗。
 
感梅毒与HⅣ感染有关吗?
 
有关。艾滋病和梅毒的感染途径相同,均可通过性传播,而且近年来感染HIV的男男性行为者梅毒感染发病率不断升高,因此要求HⅣ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常规检查梅毒。
 
艾滋病患者合并梅毒需要如何治疗?治疗后何时复查抗体?
 
治疗原则:及时、尽早、规律、足量、治疗后随访足够时间。
 
1、早期梅毒(包括一期、二期及病程<2年的隐性梅毒)推荐方案:
 
(1)普鲁卡因青霉素G或青霉素G,80万U/d,肌内注射,连续15d。
 
(2)苄星青霉素240万∪,分为双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共3次。
 
(3)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使用以下药物:
 
头孢曲松0.5~1g,每日1次,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连续10d
 
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连服15d盐酸四环素500mg,每日4次,连服15d。
 
2、晚期梅毒(三期皮肤、黏膜、骨梅毒,晚期隐性梅毒或不能确定病期的隐性梅毒)及二期复发梅毒推荐方案
 
(1)普鲁卡因青霉素G或青霉素G,80万∪/d,肌内注射,连续20d为1个疗程,也可考虑给药2个疗程,疗程间停药2周。
 
(2)苄星青霉素240万∪,分为双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共3次。
 
(3)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使用以下药物
 
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连服30d
 
盐酸四环素500mg,每日4次,连服30d。
 
3、神经梅毒、眼梅毒推荐方案:
 
(1)水剂青霉素G,1800万~2400万U/d,静脉滴注(300万~400万U,每4小时1次),连续1014d。必要时,继以苄星青霉素G240万U,每周1次肌内注射,共3次。
 
(2)普鲁卡因青霉素G,240万U/d,1次肌内注射,同时口服丙磺舒,每次0.5g,每日4次,共1014d。必要时,继以苄星青霉素G240万∪,每周1次肌内注射,共3次。
 
(3)头孢曲松2g,每日1次静脉给药,连续104)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使用以下药物:
 
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连服30d
 
盐酸四环素500mg,每日4次,连服30d。治疗后复查抗体的频率如下:需随访3年,第一年每3个月一次,以后每半年一次。
 
梅毒抗体阳性,对身体有哪些影响?
 
梅毒抗体分为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包括DRL(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RP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USR(灭活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
 
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包括FTA-ABS(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 TPPA/TPH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非螺旋体抗体滴度与梅毒活动期相关,可以用于评价治疗,所以一般梅毒患者规范驱梅治疗后非螺旋体抗体转阴,也有少部分梅毒患者规范治疗后非螺旋体抗体持续阳性,称为“血清固定”。
 
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与疗效无关,可以作为梅毒初筛试验和证实检查。
 
一期梅毒可能出现硬下疳、硬化性淋巴结炎;
 
二期梅毒可能岀现皮疹(斑疹、丘疹、斑丘疹、脓疱、掌跖梅毒疹、扁平湿疣)、梅毒性脱发、黏膜损害及其他脏器损害;
 
三期梅毒可能岀现结节性皮疹、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骨梅毒等全身多系统损害。
 
如果经过正规驱梅治疗的患者,梅毒抗体持续阳性,滴度下降不明显或者持续在高水平,建议进行腰穿检查看是否存在神经梅毒。若抗体滴度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则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总之,梅毒患者在正规驱梅治疗后,需定期复查监测,以防复发或再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