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男科疾病 > 文章内容

最新卫生诊断标准艾滋病窗口期定义解读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0-03-07 16:28浏览:

2019年1月2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艾滋病和艾滋病毒感染诊断》(WS293-2019),并于2019年7月1正式实施。
 
其中,新行标对窗口期做出了更为明确、合理、科学、实用的定义。带你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窗口期?
 
发生高危行为后,担心自己感染艾滋病,想要主动检测时,最关心的就是“窗口期”。新行标更新“窗口期”为“从HIV感染人体到感染者血清中的HIV抗体、抗原或核酸等感染标志物能被检测出之前的时期”,并且更为明确地提出窗口期内的血液已有感染性。
 
艾滋病窗口期为多长时间?
 
关于这个问题,可查询到的资料五花八门,有说1年、半年、3个月,也有说6周、1个月、2周等等,其中3个月的说法居多。这让求询者本来焦虑的心情,更加疑惑和不安。
 
新行标就此做出来如下表述:现有诊断技术检测HIV抗体、抗原和核酸的窗口期分别为感染后的3周、2周和1周左右。
 
这非常明确地说出了分别使用艾滋病三代抗体检测、四代抗原抗体检测以及高倍核酸检测能够检测出艾滋病毒的时间,在文件的表述上正式与国际接轨。
 
我市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多使用艾滋病抗体检测法,可在发生高危行为3周以后进行检测,由于个体差异,若首次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建议3个月以后复查以确保完全排除。
 
了解了艾滋病窗口期,还要提醒大家,避免高危行为,才能远离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