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到血液中产生足够量的、能用检测方法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之间的这段时期,称为窗口期。在窗口期虽测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但体内已有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HIV核酸检测查到,因此处于窗口期的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性。
窗口期的长短直接影响抗体检测实验的结果。如果在网上搜索窗口期会发现有多个答案,有的资料说窗口期是3个月,有的说是1个月,这是为什么呢?到底窗口期是多久呢?
先让我们了解HIV进入人体后的,HIV抗体及其它感染标志物的变化情况吧。
感染标志物及其动态变化示意图(艾滋病自我检测指导手册(第一版),2019)显示:
当HIV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血液传播进入机体后,血清中会出现HIV核酸、抗原及相应的抗体。展示了不同HIV抗原和抗体在体内出现的时间及相对浓度,可以看出p24抗原最先出现,随后逐渐产生抗gp120、抗gp41和抗p24。
HIV感染的初筛用的是灵敏度较高的试剂,从而保证不漏一个,一般初筛是阳性的结果,需要进一步进行免疫蛋白印迹实验进行确证。通过不同方法和技术检测体内不同时期出现的抗体或抗原,导致窗口期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
1985年的第一代ELISA试剂,检测的是血中的lgG抗体,而此抗体感染后6-8周才达到能检测的水平,所以第一代试剂时候艾滋病的窗口期为6-8周即1月-3个月之间。
1991年的第三代检测技术取得技术突破,通过应用ELISA双抗原夹心法检测IgM抗体,而lgM抗体在感染者体内出现的时间要早于HIV lgG抗体,因此窗口期大大缩短到3周左右。
1997年第四代检测试剂应用抗原抗体联合检测的方法,可同时检测HIV抗体和p24抗原使得窗口期缩短到2周。
可以说自艾滋病发现以来,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进步,艾滋病窗口期的定义经历了多次变化。
早期的艾滋病研究中提出了艾滋病窗口期为3个月的概念,这是针对当时较为落后的检测手段而言,目前随着艾滋病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就目前的检测手段而言艾滋病的窗口期可以缩短到14~21天。
目前现有的实验室技术的窗口期为HIV抗体3周、抗原2周,如疑似“窗口期”感染,可以进一步进行 HIV 核酸检测,可以在7天内确诊,或在2 周~4 周后随访进行抗体或抗原检测